【争鸣】“黑色星期一”传递出的无知与悲哀……
【williamhill官网 2015年01月24日讯】各位,过去这一周(指1月19-23日)过得怎样?喜极而泣还是惊魂未定?更加犹豫不决了还是大彻大悟了?老实说,我过得不怎么样。周一的那场大跌完全不堪回首,但随后的巨大阳线似乎也未能带来与它视觉冲击力一样的振奋效果。
很显然,大盘指数经受住了考验,看上去只是下调了一个档位并完全保持了继续向上的趋势。大量的市场评论家们变得比过去更加乐观,语气也更坚定,他们在表达对市场走势越发一致的看法时,不约而同地告诉人们,是那个通常被称为管理层的力量导演了这一切。
愤世嫉俗的声音指出了政府说话不算话带来的恶果——原来允许证券公司自主决定的事情,变成了违规。媚上奉迎者则从随后官方透过各种渠道做出的解释、辩白中读出了政府百般呵护的意味,在他们看来(实际上很有说服力),政府有些事情做得不恰当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传递出的信号是什么,他们最喜欢说的话就是在中国炒股票一定要听指挥。
在我眼中这一切都是悲哀的,并不是因为这样的市场不是市场,也不是说这样的市场里不能赚到钱。我的悲哀来自于这样一个发现——在这样的市场里你不是在和聪明的人做生意,而是在与无知打交道;而且,遍布市场各个角落的无知都有一个源头,那就是政府。政府的无知是对市场最大的伤害,也是让整个市场变得越发无知的原因。
小的无知随处可见。比如政府在油价连续下跌时反复加税,它给出了很多牵强的理由,让它看上去并不是蛮不讲理。但是,无知表现在政府难道想象不出人民有多么不能接受吗?政府真的以为自己给出的理由不会被人民在网络上批驳的一无是处吗?
再比如,对一部显然经过审查通过的电视剧打断它的正常播出,勒令播出方重新剪辑女人胸部以下部位的镜头再行播出这样的闹剧居然可以上演。在接受了人民狂欢般的讽刺嘲弄以后,有关部门回应说他们这样做是因为电视剧播出后接到了部分群众的投诉。不容争辩的无知又出现了:如果同样出于响应群众投诉意见的理由,现在在另一部分群众批评这样的处理不当时,有关部门是不是也会把没有裁剪过的剧集另外播出呢?
你也许会问这样的事情与资本市场何干?举这些例子我只想告诉各位读者,为什么证监会可以做出那样的管理举动。因为,在所有的政府部门中都存在着“普遍的无知”,你不但要面对这些无知,你还必须猜得透无知带来的后果,否则,你很可能已经在上周的股市中完全迷失了方向。
实际上更大的无知正在产生更大的影响,货币政策仍然被强烈的计划思想主导着,尽管它总是被宣称由最市场化的政府部门及其领导人操控着。之所以这样说,概是因为我无论如何不能理解他们所说的那个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的目标就是让货币流向实体经济、流向真正需要信贷资金的中小企业。在我看到这样的表述时,我的疑问就是如果有关部门不做出指令性的安排,资金难道不是自由的流动吗?如果是自由的流动,它又如何按照你希望的方式流动呢?那么自由的流动与有计划、有目的的安排之间是如何实现转换的呢?
这个问题我相信不但困扰着我,也困扰着整个资本市场,只不过很多人不敢认真地求证这个问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中国的金融环境中依靠银行间市场的间接融资比重过大,而以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市场为代表的直接融资比重过小。很简单,如果资金不进入股市,那么融资者又如何从这个市场里获得资金,从而让这种融资方式的比重提高呢?
回到当前的市场,对政府极富容忍度的中国投资者大多体谅政府对股市炒得太高、以致累积过高风险的担心。但我必须要说,这种容忍其实是对无知的容忍,同时很不幸的,投资者自身也难以变得更加聪明和富有智慧。按说,人们在这个市场里比拼的是对确定性的把握能力,而不应该是对无知者带来的更加不确定性的把握能力。如果果真是后者的话,这个市场甚至连赌场还不如,因为开赌场的老板还知道,输赢的概率要保持稳定、不能轻易调整。
【编后语】这篇文章的作者眼光独到,角度新颖,观点入木三分,我们惊诧于它是出自于一家中国大陆的媒体。但是凭心而论,文章只是点出了一个极为正常不过、极具中国特色的现象——政府无所不在,无孔不入,无缝不插,只要是对他们有利的。这个政府就像一个看不见却又感觉得到的幽灵,如影随形,跬步不离,掌控着你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假如不能从制度上彻底解决这个难题,其他的一切说道和理想都只能是缘木求鱼,痴人说梦。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