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花钱就可以享受所有一切: 纽约公共图书馆
纽约公共图书馆位于5大道和42街的主馆是纽约著名的地标建筑。
纽约有一座殿堂般华丽的建筑,它向全世界所有人开放,不需证件,不需门票,不需安检,任何人可以径直走进去,在那里探索人类知识与智慧的宝藏,它就是被誉为“人民宫殿”(The People’s Palace)的纽约公共图书馆。
古典建筑壮观豪华
纽约公共图书馆创建于1895年,整个系统包括4个研究型分馆和88个社区分馆。主馆位于曼哈顿五大道和42街,于1911年建成。这座壮观豪华的学院派风格建筑,是纽约市最着名的地标建筑之一,每天接纳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如果你远道而来,你会发现自己置身于繁华忙碌的五大道,周围高楼耸立,街上车辆川流不息。走到宽广的图书馆台阶前,你会为这座巨大的大理石建筑而感叹,它横跨两个街区,外观宏大气派,充满古典和学院气息。图书馆门口两边伫立着两座雄赳赳的石狮,它们的名字叫“耐心”和“力量”。
走上台阶,推开旋转门进入图书馆,没人向你收门票,没人要求你把包包存放起来,高高的天花板悬挂着华丽闪亮的吊灯,沿着台阶走上楼,经过一个个阅览室,展览走廊,最后抵达三楼大阅览室,在那里你仿佛置身于博物馆,四周和头顶被巨大的绘画包围,在大厅一侧,你会看到一件镇馆宝物——古登堡《圣经》。
这就是纽约公共图书馆,一个“不花一分钱,便可以享受所有一切”的地方,图书馆馆长托尼·马克斯说道。
富商捐赠免费开放
一座伟大图书馆的诞生,离不开伟大的想法和敢于实践的人物。
十九世纪,纽约有小型图书馆,但这些图书馆资金不足,成不了规模。当时有两家颇有分量的私人图书馆,一家是阿斯特图书馆(Astor Library),另一家是雷诺斯图书馆(Lenox Library)。前者的创办人是约翰·雅各·阿斯特,他去世前是全美首富,他是一位私人藏书家,拥有颇具规模的私人藏书。后者的创建人是詹姆斯·雷诺斯,他是一位富商和地产家,收藏有大量书籍丶手稿丶艺术品。这两家私人图书馆虽然免费,且对外开放,但其藏品不外借,主要供学者和藏书家在馆内查阅。
一座生机勃勃丶正在崛起为国际大都会的城市,却没有一座真正的大型公共图书馆,这显然不符合纽约人的风格。波士顿公共图书馆的建立更是刺激了纽约人,波士顿有的,纽约怎么能没有?
1886年,纽约州前州长丶曾经竞选过美国总统的撒母耳·钟斯·提尔登去世时,在遗嘱中留下一笔钜款和一个心愿,他愿意捐赠240万建一座图书馆(相当于2013年6300万)。
提尔登构想建立一个“向公众免费开放的图书馆”,一开始这个理念便确定下来:开放式的,免费的。
提尔登的好朋友丶律师约翰·毕格罗是提尔登基金的信托人,在他推动下提尔登的心愿一步步变为现实。
当时两家私人图书馆正面临资金短缺,在毕格罗倡议下,两家图书馆和提尔登基金合并成立了“纽约公共图书馆基金”。
蓄水池改建图书馆
创建者说服纽约市政府建一座大型建筑作为主馆,最后决定把位于五大道夹40街和42街的废弃蓄水池推倒,在那块地皮上建图书馆。
一百年前曼哈顿的版图跟现在很不一样,现在很难想像在靠近时代广场和中央车站的中城黄金地带,竟然伫立着一座用来蓄水的庞然大物,四面围墙像防御式的古城墙。
这座工人蓄水池叫Croton蓄水池,在19世纪是纽约一个休闲好去处,水池的围墙上开辟出一条步行道,人们在上面漫步,也许像现在的High Line,在墙上可以眺望纽约市景观,据说着名侦探小说家爱伦坡喜欢到那里散步。
五百个工人花了两年时间,才把蓄水池拆除,然后铺下第一块基石,开始建造图书馆,经过9年时间,图书馆终于在1911年竣工。
两位建筑师John Merven Carrere和Thomas Hastings,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被甄选为图书馆做设计,他们不负众望,公共图书馆设计得既美观又实用,被誉为“一座辉煌的智慧之殿堂”。
大楼落成当天,美国总统塔夫特亲自来剪彩,他称赞道:这是一座“在人民中传播知识的美丽建筑”。第二天图书馆向公众开放,5万人排队进去参观,现场一定很壮观。
公私合作百年典范
“伟大的图书馆保存人类文明的记录。它是人类历史的守护者。它通过把大量收藏供给人们使用而对知识进步和艺术创作做出贡献。”
纽约公共图书馆在简介中继续写道:“在构想蓝图时,图书馆创建人秉承历史上伟大图书馆的传统——已消失的亚历山大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大英图博物馆图书馆等,这些图书馆旨在收集和传播人类知识。他们还附加了一个美国特色的条款:图书馆的资源都免费丶便捷丶毫无疑问地向所有人开放。”
创建者想必也怀着这样一个伟大的理念:公共建筑才应该是最美,最壮观,最不朽。这座“人民殿堂”从诞生之日起便是一个让纽约人骄傲的地标。
纽约公共图书馆另一个不同寻常之处,是它树立了政府和私人为一个公共使命展开合作的典范,这种公私合作模式一百年来维持至今。
与美国国会图书馆不同的是,纽约公共图书馆不是政府机构,而是一个私人管理的非牟利企业。其资金来源包括两部分:政府拨款和私人筹款,前者约占三分之二,后者占三分之一。
私人筹款是很大一笔,每年图书馆要自筹资金2400万。每年约有大大小小4万单私人捐款,金额从数十元到上千元,甚至上亿,卡耐基和洛克菲勒等富豪都给图书馆捐过钜款。
图书馆主馆建成后,创建人开始在各地建分馆。“钢铁大王”卡耐基愿意捐款,他与市政府签订协定,条件是政府提供地皮,并且承诺将来负责运营,市政府答应。卡耐基捐建了数十个分馆,大部分至今仍在使用中。
这些分馆位于各个社区,都是聘请当时很有名的建筑师设计,每个分馆位于不同社区,有各自的特色。例如,位于东百老汇33号的且林士果分馆,建于1903年,现在演变为一个主要由华人使用的图书馆。下东城的苏域柏分馆,服务了一波又一波不同族裔新移民。
全美第二全球第三
纽约公共图书馆拥有近5400万件藏品,是全美最第二大,全世界第三大的公共图书馆,仅次于国会图书馆。
虽然名为纽约公共图书馆,但它只涵盖曼哈顿,布朗士和史丹顿岛,不包括皇后区和布碌仑的图书馆,后者分别形成独立的图书馆系统,这是因为当纽约公共图书馆成立时,皇后区和布碌仑还没有并入纽约市。
图书馆总共有88个分馆和4个研究型分馆,还有专门服务于盲人和残疾人的分馆。公众可以免费使用书籍,图片,期刊杂志,电子书,DVD,电脑等。
图书馆一年有1760万访客,其访问量超过纽约任何一家文化机构,图书馆的流通量达2470万。
五大道主馆的藏品不外借,但你可以在馆内阅读,只要不说话,听音乐戴上耳机,你可以从开放式的书架上选书,静静地阅读,享受四壁藏书发出的书香。
主馆有着名的玫瑰阅览室,整个大堂富丽堂皇,经常坐满了人,大家都非常安静。这个大阅览室位于三楼,而不是按常规设在一楼,是第一任馆长约翰·萧·毕林斯的想法。他在一张明信片上勾画了图书馆的布局草图,把大阅览室安排在最高的第三层,因为他认为那里远离街上的喧嚣,采光好,空气流通好。目前玫瑰阅览室暂时关闭,因为有一片天花板掉下来需要维修。
主馆内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阅览室,每个阅览室收藏不同门类的书籍,例如文学丶地图丶族谱,有些书籍属于珍稀藏书,必须办手续才能借阅。有很多书是开架,读者自己取阅。
你只需沿着书架走一圈,就会发现这里的藏书有多么广博,例如,你会看到一排装帧得很牢固的爱尔兰裔族谱,还有19世纪刊登在报刊上的爱尔兰人“寻友启事”,厚厚的一卷又一卷,让人感叹。
书这么多,如何传送读者索阅的书籍呢?图书馆内使用一个叫气流传输管的传送系统,三楼大阅览室下边共有7层藏书,如果你想索取一本书,只要写一张纸条放进一个小圆筒里,放进气流传输管道,便传到藏书库里,工作人员会帮你找到所要的书。这个系统现在还在使用。
镇馆之宝古登堡《圣经》
图书馆有很多珍稀古籍,它拥有第一本来到美洲新世界的古登堡《圣经》,此书流传于15世纪中,古登堡只印了180本便破产了,流传下来的只有48本。
另一件镇馆宝藏,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写给国王的一封信。不要跟美国人争论到底是谁发现了美洲大陆,因为他们掌握着证据,馆长马克斯会坚定地告诉你:“我们相信是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
图书馆背面是布莱恩公园,其实公园地下是藏书库,当你走在公园林荫下时,别忘了脚底下踩着万卷藏书。
正对着图书馆,从五大道一直到公园大道,是一条“图书馆之路”,你会看到人行道上没走几步,就镶嵌着一块块刻字铜板,上面写着各种诗句和名言。这些名言,当初是谁选出来的呢?当然少不了最文艺的杂志《纽约客》,它总是品味的缔造者。
少数族裔媒体中心(CCEM)组织了少数族裔媒体与馆长马克斯会面,马克斯表示,每一代新移民在为生计奔波中,在图书馆找到一片让心灵栖息的地方。有一次,他碰到一位新移民,对方说,“我来这里寻找天使”。
图书馆为新移民提供的各项服务,有英文学习班,各种语言的图书,免费成人英文班,入籍学习班,还可以到那里上网找工作。
图书馆不仅是给成年人,也是给儿童使用的,如果你想为孩子找一个有趣的书单,或带他们参加好玩的活动,图书馆的儿童中心是一个好去处,它位于5大道主馆内,那里有各种儿童书,最着名的是一个儿童书清单:纽约公共图书馆选出的100本儿童书。每个分管都有举办儿童活动,如讲故事,做手工,玩游戏。
书籍数码化无远弗届
随着网路发展,书籍和图片正在数码化,纽约公共图书馆与Google合作,将一批馆藏资料数码化,民众可以免费在网路上阅读,网址NYPL.org/ebooks。
马克斯表示,这是一个全球趋势,纽约公共图书馆没可能落在后面,未来的目标是把图书馆收藏的每一本书丶每一张图片,都数码化,让全球每个角落的人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