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词中的桂花文化(图)
桂花,又名木樨、岩桂,叶长椭圆形面端尖,对生,经冬不凋。花生叶腑间,花冠合瓣四裂,形小,其品种有金桂、银桂、丹桂、月桂等。百花园中,凡花之香者,或清或浓,不能两兼,惟有桂花清可绝尘,浓能远溢,堪称一绝。
自古以来,桂花一直为人们所喜爱。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即用桂花浸酒或作为香料。古时的一些建筑 还以桂为柱,如著名的汉朝甘泉宫昆明池中的灵波殿等。尤其是仲秋时节,丛桂怒放,夜静轮圆之际,把酒赏桂,陈香扑鼻,不禁令人神清气爽。
由于桂花气节高尚,所以许多诗人通过称赞桂花来称颂别人。如唐诗人王建的“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桂花幽香,明月皎洁,冷露无声,诗人寥寥几笔勾勒出一幅情思悠远的秋夜望月怀人图,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与怀想。
北宋文人欧阳修的“有客赏芳丛,移根自幽谷。为怀山中趣,爱此岩下绿。晓露秋晖浮,清阴药栏曲。更待繁花白, 邀君弄芳馥。”《谢人寄双桂树子》客人特意移根送来,可见其品味之高雅,同时诗人也为客明已之心而深感谢意,并慇勤相邀,待到花开香飘时,共赏此良辰美景。
最典型的莫过于宋朝苏轼的“月缺霜浓细蕊干,此花元属玉堂仙。鹫峰子落惊前夜,蟾窟枝空记昔年。破戒山僧怜耿介,练裙溪女斗清妍。愿公采撷纫幽佩,莫 遣孤芳老涧边。”《八月十七日的天竺山送桂花分赠元素》元素是苏东坡的老朋友,曾任御史中丞,因对新法不满而遭外放,苏东坡借扬桂高洁超迈之质赞颂杨绘, 既表现自己耿介的品格,又以此互勉,全诗采用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寄情于物,则情因物显,物缘情深。诗中既刻画出天竺之桂的风姿,又把自己的人格和思想感 情融入其中,用笔细腻,措词委婉,韵味无穷!
宋朝范成大的“月窟飞来露已凉, 断无尘格惹蜂黄。纤纤绿裹排金粟,何处能容九里香。”《次韵马少伊芳木犀》诗人将神话里的月中桂和眼前的月下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为桂花抹上了神奇的色彩。 细腻工致的描写把桂花的色、香、形和内在品格都绝妙地表现了出来,尤其是诗的最后,巧妙地以桂花的别称九里香镶嵌其中,一语双关,天衣无缝,既赞美了桂花之香,又抒发了诗人的内心情愫。
南宋吴文英的“怨蛾坠柳,离佩摇洪,霜讯南圃。漫忆桥扉,倚竹袖寒日暮。还问月中游,梦飞过、金风翠羽。把残云、剩水万顷,暗熏冷麝凄苦。渐浩渺、凌山高处。秋澹无光,残照谁主。露粟侵肌,夜约羽林轻误。剪碎惜秋心。更肠断、珠尘藓路。怕重阳,又催近,满城细雨。”《古香慢沧浪园看桂》词人把沧浪园中的即将凋落的桂花作为描写对象,运用象征手法,借景抒情,痛惜大好河山的沦陷,感叹复国希望渺茫,隐曲地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