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最 南极大陆之谜(williamhill官网 )
南极风光 壮美冰山
白色大陆 白色荒漠
南极大陆四面环绕着世界三大洋,隔绝了地球上其他的大陆,是地球上最大的冻原,陆地上95%以上的面积覆盖着厚厚的冰雪,人称“白色大陆”;南极大陆内部年降水量仅30毫米左右,极点附近几乎无降水,可称为冰封的沙漠,又有“白色荒漠”之称。在干燥气候之下,冰川、冰河和冰山却是南极洲傲人的景观。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最高的大陆,平均海拔为2350米,其中以文森峰(Vinson Massif)最高,有4897公尺。但是,如果摘掉覆顶的冰盖,它的平均高度仅有410米,比地球上陆地的平均高度还要低。
南极洲,含南极大陆及其周围岛屿,面积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十分之一,相当于中国大陆的一倍半,其中南极大陆面积为1239万平方公里,岛屿面积约7.6万平方公里,另有冰架约158.2万平方公里。南极大陆的兰伯特冰川是世界上最大的冰川,这条冰川在一条长400公里、宽64公里、最大深度为2500公尺的巨大断陷谷地中,它以每年平均350公尺的流速流注人海,构成埃默里冰架(海岸附近的海水结成厚实的浮冰)。
南极高大的冰山。
冰原下有山脉深谷还有水 山脉成因仍是疑
俄罗斯的研究人员50年前首次探测到冰原下有山脉,并以俄国地球物理学家的名字来命名,葛里过里.康柏切夫(Grigoriy Gamburtsev)。而当时康柏切夫山脉的大小和形状都不是很清楚。
2009年,由七个国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在南极东部最大冰原以下2.5哩深处,发现了相当于欧洲阿尔卑斯山大小的山脉,其中包括海拔3,000米的山峰及高山湖泊。研究人员建构一份地图,图上显示这座山脉至少800公里长,400公里宽,覆盖面积如同欧洲的阿尔卑斯山一般大小,面积超过20万平方公里。他们的测量也显示有海拔3,000米的山峰和低于海平面1,000米的深谷。与欧洲阿尔卑斯山相比,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称为白朗峰(Mont Blanc),海拔4,800米,该地区的深谷则低于海平面500米左右。
发现者是负责英国南极调查组织的地球物理学家法拉切利领导一个隶属《国际地图绘制计划》(international mapping project)的团队。七国共组的研究团队共同发展的地图在环绕南极冰原的至高点Dome A严酷的条件下工作几个星期。平均温度是摄氏零下30。为了检测冰层下的山脉,他们乘坐配备雷达、电磁和重力感知器的飞机在冰上飞行,所得的测量数据让他们可以知道冰层下的山脉概况。
这个广大的山脉,高山纵谷交错,令科学家很惊讶。这么高的山必然是板块之间挤压碰撞的结果,这里不应该存在一个古老的大陆。法拉切利说:“我们位在古老稳定的坎.布莱恩准板块(pre-Cambrian craton)的正中央,所以这里不应该有这么高的山。”
还有令科学家惊讶的事,他们侦测到深谷里有水存在。哥伦比亚大学拉蒙.多尔梯天文台(Lamont-Doherty Earth Observatory)的贝尔强调:“我们住的帐逢周围温度大约零下30度,而距离我们3公里远的冰层底部,我们侦测到深谷里有水存在。雷达上的数据告诉我们,在冰层深处比冰原表面温暖许多。”
“风极”南极 风暴杀人
人们有个概念,地球的极地非常寒冷,南极大陆南方的冰原更是极寒。南极是地球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陆,稀薄的空气使当地温度降得更低;还有极地涡流(Antarctic Convergence)冬季时盘旋在大陆周围,使南极大陆与外界隔离开来无法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南极沿海地区最温暖,年均温在零下17~20度左右,内陆年平均温度则为零下40~50度,东南极高原地区是南极最为寒冷的区域,年平均气温低达零下57度。目前为止,地球上观测到的最低气温为摄氏零下89.6度,这是1983年7月在纽西兰南极观测站“万达”记录到的。人们认为的坚硬不能摧的钢铁在这样的低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钢铁会像玻璃一般脆。
世界各地常见的台风、飓风、龙卷风,发生时常带来巨大的灾害损失。然而远离人类文明的寂静南极大陆却是地球上风暴最频繁、风力最大的地方,风速在每小时100公里以上的狂风在这里可以平常来形容,科学研究的工作站被夷为平地。南极大陆沿海地带的风力最大,平均风速为每秒17~18米,而东南极大陆沿海一带风力最强,风速可达每秒40~50米,超过13级台风。在法国南极观测站“迪尔维尔”曾测到每秒100米的大风,相当于蒲福氏风级17级下限的1.78倍,而它的破坏力相当于12级风下限的3.18倍。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的风,因此,南极又有“风极”之称。
由于南极大陆是中部隆起向四周倾斜的高原,狂风骤起时,带起雪冰和着沙子从滑溜溜的冰坡铺天盖地而下,就像一道风瀑,或像一股猛奔而来的洪流,人在暴风中就像一粒小尘埃,定也定不住身。
狂风起会很快带走人身上的热量,导致冻死之虞。1960年10月10日下午,在日本南极昭和站进行科学考察的福岛博士,走出基地食堂去喂狗,突遇每秒35米的暴风雪,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了六年半,在1967年2月9日,才在距站区4.2公里处发现他仍然完好的尸体。
为了研究考察人员的安全,南极各国科学站都有严格规定,平时外出一定要两人结组同行,大风起时绝对禁止外出。“南极救命绳”是防风的对策,为了保障考察人员不致迷失方向,科学站的主要建筑物之间的道路上,都埋设有标桩,并拉上粗绳,以防人员被暴风雪刮走。在各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周围,都建有大小不一的“避难所”。里边备有食品、饮料、燃料、通信设备、小型发电机、取暖炉、睡袋等日常生活必需品。避难所的门是不上锁的,不分国籍,“南极人”可以进任何国家的避难所食宿,离去时只需留个谢。同时,在南极工作的每个人都有一个登山包,里面装着高频电话、食品、鸭绒睡袋、海绵垫、铁铲等物品,以备遇到紧急情况时之用。
全世界最古老的冰芯
2013年11月,包括澳洲在内的22个国家的科学家们经过5年的实地勘察,在南极洲发现了迄今为止最老的冰核。据澳洲广播公司报导,科学家们在南极洲东部威廉亚洲官网 发现的冰核有150万年的历史,几乎是之前发现的最老冰核样本年龄的两倍。
冰核是一个冰芯样本,通常是从南极、格陵兰岛等极地冰盖中钻取而来。从科学的价值来看,冰核的价值如同黄金。它对地理考察、人类历史的发展以及研究气候变化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5000万年前 南极大陆热带丛林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索菲.沃纳(Sophie Warny)教授在南极的冰芯中发现大量的花粉和藻类,从那时候起,科学家们便开始怀疑在中新世中期,地球上高纬度地区的气候或要比之前设想的更加温暖。
2012年06月的报导,一项由大学研究人员发起,美国宇航局科学家参与的有关古代南极洲环境的研究项目发现,南极大陆在远古时期彷佛是一块绿洲。据美国宇航局网站报导,南极地区的“绿化”过程最高峰大致出现在中新世中期,距今大约1640万~1570万年。这远比恐龙灭绝的年代要晚,后者在6400多万年前便已经灭绝。
2012年科学家探挖南极海床时所获得证据显示,棕榈树等热带植物5000多万年前曾经生长于南极。刊载于“自然”(Nature)杂志的研究报告指出,当时南极冬季气温超过摄氏10度,夏季更逾摄氏25度。研究人员在深入海床1公里的沈积物中,发现棕榈树花粉种子,以及今日热带猴面包树和夏威夷果的远亲。
在分析自南极洲东海岸外海采集的花粉、孢子及微生物后,科学家逐渐拼凑出5300万年前第三纪下层时期的气候型态。澳洲科学家魏尔希(Kevin Welsh)告诉法新社:南极洲在“5200万年前,平均气温大约摄氏20度。南极洲曾有热带雨林,当时气温一定非常温暖,一定不见冰层踪迹。”
2013年,美国堪萨斯大学研究人员在南极洲Mount Achernar地区发现了木材和树叶的化石,甚至有一个完整的树干化石。这进一步证实了南极大陆曾一度覆盖森林的论断。研究发现,南极曾经有着奇特的森林,带有今天热带树木的一些特征。
大约1500万年前,南极洲覆盖着森林,就像智利的南部。5000万年之前,南极洲甚至生长着热带丛林。然而,到现在为止,植物如何度过南极冬天的漫漫长夜和夏季的无尽光照还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南极夏日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