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开卷论主旨:人生皆幻梦(上)(图)

【williamhill官网 2014年07月18日讯】小说一般通过人物故事情节,通过塑造生动逼真的人物形象来表达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和思想观点,很少会将自己作品的主旨直接揭示给读者,但是,最扑朔迷离的《红楼梦》,最家喻户晓的这部古典名著,却直接在开篇的头一段,就点明了自己写这部故事主要涉及的人物事体、来历和主旨。

我们来看开卷第一段原文:

“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说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己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我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日,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裤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知我之负罪固多,然闺阁中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所以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并不足妨我襟怀。况那晨风夕月,阶柳庭花,更觉得润人笔墨。我虽不学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衍出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破一时之闷,醒同人之目,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更于篇中间用“梦”“幻”等字,却是此书本旨,兼寓提醒阅者之意。”

从原文看,几乎人人都能看懂,作者说自己经历了一番梦幻般的人生,要以一块通灵的石头代替自己将自己悟到的人生看法,以一部《石头记》的传记形式传达出去。(所以《红楼梦》也叫《石头记》。)然后说书中涉及的人和事主要是自己亲历亲见的比自己见识更高的闺中女子,要让她们的闺阁故事传于世间。可见作者整部故事的确是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作为原型创作出来的,主要涉及的人是自己接触过的女子。也提到自己曾是锦衣纨絝子弟,出身富贵家庭却没能遵从父兄教导因而一事无成,十分落魄潦倒。这些如果对照《红楼梦》的整部故事,可以看到,所言不虚,贾宝玉的确性情如此,不好读书,几乎可以见到,那就是作者的形象化身。而那些宝玉身边以林黛玉为首的女子,则大家更是无所不知了,都聪明伶俐,只是命运际遇、身份地位各不相同罢了。书中人和事的确如作者所交代的。

不过故事虽然由作者自己亲身经历、所闻所见加工而成,但并不等于故事原型本身就是作品本身,也不等于作品本身与真人真事一模一样。所以开头,就告诉自己经历梦幻,因而将真事隐去,幻化做石头的人生,(再借代表人生真相的甄士隐和代表假相的贾雨村两个人把故事铺展出来),以提醒天下人:人生就是一场虚化的幻相。这就是作者自己经历的人生得出的感悟,这才是自己写《石头记》的本意和主旨。虽然作品基于自己的人生,却已经是一部文艺作品,作品的人物以谁为原型已经不再重要,发生于何年何月什么朝代什么国家也不再重要,只是要变成一个半神话故事,讲述自己彻悟的,人人必须看透的一个人生的真相:人生就是一场梦幻,功名利禄不常在,儿女人伦之情到头来也都是一场空,何必把虚幻无常错当成真相,藉此劝人实在不必太执着。所以本段最后一句特别提醒大家说:篇中间用“梦”“幻”等字,却是此书本旨。这就是作者开篇起笔明明白白对为何创作《红楼梦》这部书的交代。

不知是否由于太直接太直白,人们几乎不敢相信,这就是它的主旨,虽然白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而且开卷点题,后边紧接着的缘起部分进一步阐明这个思想主旨,人们还是视而不见,把它当成了一句无关紧要的话来理解了。

尤其林黛玉每日以泪洗面的人生际遇,人们都有恻隐之心,会不自觉地过多的关注她“不幸”的命运,因而现代人理所当然的认为这是一部描写男女爱情的悲剧。而别有用心的人就会利用这一点来批判所谓的封建制度了。这完全扭曲了曹雪芹的本意。

如果您继续沿着第二段往下看《红楼梦》的第一回,就是作者对《石头记》的正式缘起的交代(故事神话般的来历),您就会发现,作者借一块女娲炼成的无才补天的通灵顽石为代言人,对历代描写男女私情的风月笔墨和才子佳人的著作,都毫不客气的进行了否定。这也同样明明白白写在原著里,如果说《红楼梦》是对男女自由爱情的渴求和对封建制度的批判,那就自相矛盾了。(未完待续)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刘如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