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被误传的谚语 你可能也是受害者(图)

【williamhill官网 2014年02月20日讯】谚语也称俗语,也就是惯用语,指约定俗成,广泛流行于某时某地的口语。俗语来源很广,既来自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也和诗文名句、格言警语、历史典故等有关连。现在总结十个被误传了多年的俗语,看看你被骗了多少年了呢?

1、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这一俗语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为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和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2、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指“副将”。原意是三个副将的智慧顶一个诸葛亮,流传中,人们误将“裨将”说成了“皮匠”。

3、不见棺材不落泪

本作“不见亲棺不落泪”,并不是见了任何棺材都落泪。讹变为“不见棺材不落泪”,如果不管谁的棺材,只要见到就落泪,有些莫名其妙。

4、不到黄河心不死

本作“不到乌江心不死”。乌江本是项羽自刎之处,换成了“黄河”,就使人无从索解,而且改变了原来的含义。

5、跳到黄河也洗不清

本是一句歇后语,作“跳到黄河--洗不清”,因为黄河水中含大量泥沙,十分浑浊,跳进黄河中,要洗净身上的污秽是不可能的,比喻一个人难于洗刷净自己身上的污点。后来讹变为“跳到黄河也洗不清”,比较费解。

6、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本作“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说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讹传为“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不但使人感到具有触目惊心的恐怖气氛,而且与原来含义大相径庭了。

ps:湖北人说鞋子其音即为孩子,不懂的人真以为是孩子。

7、狗屁不通

最初是“狗皮不通”。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时节,要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体这一特点而言。由于“皮”与“屁”谐音,屁为污浊之物,对于文理不通的诗文或不明事理的人,以屁贬义,意思更为鲜明。后来人们将错就错,约定俗成地将“狗皮不通”变成了“狗屁不通”。

8、无奸不成商

本为“无尖不成商”。“无尖”的“尖”来源于古代用来度量的斗。古代米商做生意时,除了要将斗装满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中的米露着尖儿。在那个时代,不能敦厚到这种程度的,就被公认为不够资格当商人。不过现在道德一日千里地下滑,“无尖不成商”慢慢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无奸不成商”。

9、王八蛋

这是民间一句骂人俗语。这一俗语是“忘八端”的谐音。古时的“八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为做人之本,忘记这“八端”,即忘记做人的根本。后来,“忘八端”竟被以讹传讹,变成“王八蛋”。

10、有眼不识金镶玉

本作“有眼不识荆山玉”。荆,指楚国或楚地。“荆山玉”是指东周著名玉匠卞和在荆山发现的璞玉,讹变为“金镶玉”,应是“山”与“镶”音近讹传之故。

春秋时楚国人卞和得美玉献给楚文王,琢成璧,称为“和氏璧”。此璧冬暖夏凉,百步之内蚊蝇不近,乃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秦统一中国后,“和氏璧”被秦始皇所得。始皇令人将其雕成玉玺,镌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再雕饰五龙图案,玲珑剔透、巧夺天工,始皇自是爱不释手,视为神物。

汉灭秦后,“和氏璧”落刘邦手中,刘将其作为传国玉玺世代相传,一直传了十二代。至西汉末年,两岁的孺子婴即位,藏玉玺于长乐宫。时逢王莽篡权,王欲胁迫孝元皇太后交出玉玺。太后不从,一怒之下取出玉玺摔在地上,将之摔掉一角。

王莽见玉玺受损,连声叹息,忙招来能工巧匠修补,那匠人倒也聪明,想出用黄金镶上缺角的奇招,修补后竟也愈加光彩耀目,遂美其名曰“金镶玉玺”,这便是“金镶玉”的由来。可惜,这个稀世国宝“金镶玉玺”后来几经转手,到三国时代就不知去向了。但金镶玉的制作工艺却被传承下来,并由宫廷走向民间,达官贵人中出现各种金镶玉饰物甚至金镶玉筷子等。自古民间还有“有眼不识金镶玉”之说,比喻见识短浅、孤陋寡闻。

值得一提的是:与金镶玉同音的还有一种尤物叫金香玉,此金香玉与彼金镶玉是截然不同两码事。金香玉乃是一种能散发迷人香味的美玉,它出于天然,外表古朴、质地细腻,呈红褐色或深褐色半透明状,其香气独特、回味悠长。更为奇者,触摸过金香玉的手也会粘上芳香,且能保持相当长时间。

现代科学研究认为,金香玉是沧海桑田亿万年变化的产物,乃火山爆发后炙热的岩浆融合吸纳附近芳香植物而冷静沉积下来的结晶,堪称纯自然的杰作。金香玉还有药用价值,其粉末入肤,可使肌肤增香、滑爽细腻,老人佩戴可防中风,日含此玉能生津止渴润声喉,还可治黄水疮等。因金香玉外观貌不惊人,故民间也有“有钱难买金香玉”之说。

由于卞和献玉的故事在后世流传很广,“有眼不识荆山玉”也就随故事的流传而成为一句广为人知的俗语典故。如《金瓶梅》第二十一回:“我西门庆一时昏昧,不知你之良言,辜负你之好意,正是‘有眼不识荆山玉’,拿着顽石一样看。”
  
至明代以后,或许是因为人们觉得“荆山玉”之说不够通俗、其所牵涉的典故也不是人人都能说得清楚的缘故,这一俗语中的“荆山玉”一词在口语中渐渐地被发音相近的“金镶玉”所代替,“有眼不识金镶玉”一语就这样在民间以讹传讹地流传开来。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