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hill官网 2013年11月21日讯】天府早报讯 近日,中央批准:马兴瑞任广东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朱明国不再担任广东省委副书记、常委职务。至此,经新一轮调整后,全国31位省级政协主席全部“退出”同级党委常委班子,4位省级党委专职副书记均不再兼任政协主席。
政协主席“退常”意味着什么?以下是来自海外媒体的分析﹕
众所周知,在中共的政治体系里,政协在中共的权力格局中排位第四,前三位依次是执政党、人大和政府。这四个机构俗称“四大班子”,其领导人通常被称为国家或地方领导人。也因此,政协主席必须成为执政党权力系统中的一员,少有例外。然而,现在这个权力格局从今年以来有了变化。作为权力系统内第四号人物,省级系统的政协主席陆续退出了同级党委的常委序列。
今年的7月底,外界就开始关注省政协主席“退常”的趋势,中国大陆的网络上出现了一波讨论热潮。
当时中共官方媒体纷纷发言,声称政协的主要职能就是民主协商,把政协从决策机构中分离出来,有利于发挥政治协商职能。理由是政协本来就不在权力机构的架构之中,也不应该是决策机构。当政协主席身兼执政党各级党委常委,成为执政党最高权力组织中的一员,会导致其身份及所领导的政协机构逻辑上的困境。
“政协不能等同于西方多党制中起制衡作用的党派,政协的主要职责是对党执政提供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如果强迫政协去完成制衡的作用,那么政协就有点‘四不像’了。”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孙昊如是说。
但外界更多的舆论则认为,政协退出中共决策机构,实际上是进一步强化了“党的领导”,政协的“政治协商”与“民主监督”的职能则大大退化,恐将消磨殆尽。
博主郭根群7月底在其博客中发布一篇题为《不应为政协主席退出常委喝彩》的评论,文章表示,他本人从部队转业后就在地方党政机关工作了30年,又从事政协统战工作很长一段时间,深知政协主席、统战部长工作的实际状况。
文章分析称,“现在的党政机关不是谁的对听谁的,而是谁的权力大听谁的。如果一个政协主席不进常委,就连同一个常委宣传部长都不如。没有实权,下边就不买你的帐,你说话也没有人听。这就是现实,你不服也没用。”
他认为,政协主席退出常委实际上是严重弱化了这个机构的“政治协商”、“参政议政”与“民主监督”的职能。
法学硕士资深记者邓聿文曾供职于中共中央党校的学习时报社,任副编审,2013年3月后因发表了违背中共当局意愿的言论而被停职。
邓聿文今年8月也曾撰写题为《省政协主席“退常”的价值与困境》一文表示,尽管从理论上政协退出权力决策机构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考虑到中国是一个权力主导的社会,人们对一个机构和职位的尊重,首先是因为它的权力,那么,在失去常委权力后,政协和政协主席的地位会否因此弱化和边缘化,进而在实际中,这一举措能否起到预期作用,都很难判断。极可能的情况是,加强政治建设的效果客观上难以实现。”
中共体制下的政协一直以来都被外界批评为给中共政治涂脂抹粉的“花瓶”,这只“政治花瓶”虽无实权却有实惠。
自由亚洲电台的特约评论员高新,曾这样评价政协所领导的所谓“民主党派”:“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软,中共政权供养八大‘民主党派’所付出的巨额开销虽然同共产党自身的开销一样,均是来自亿万纳税人的劳动所得,但若没有共产党政权的独裁、专制统治,‘民主党派’凭什么让国库支付它们的组织开销?”
高新表示:“如今的各“民主党派”内部之所以也同共产党政权内部一样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之所以每五年一次的各‘民主党派’的‘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内部权争同共产党内同样激烈,说到底就是因为一旦熬成‘民主党派’的中央主要领导人,虽然没有政治实权,但至少还有生活待遇上的巨大实惠。”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