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后 习中央和地方诸侯恶斗登场(上)
【williamhill官网 2013年11月14日讯】三中全会后 习中央和地方诸侯恶斗登场(上)/ 综合报道
日本的英文《外交官》网刊2013年11月12日刊登该刊副主编凯克(Zachary Keck)的文章说,薄熙来事件显示,中央和地方的斗争仍然继续折磨着当代中国。习近平上台一年来的许多重要措施,显然是试图建立压倒地方官员的更大权威。这部分是由于薄熙来案的刺激,但也反映地方政府将成为习氏改革的主要障碍。
为了对付地方诸侯,习上台以来,中共政治局常委会已经加强了书记处和国务院的权力,并巩固了党对国务院的控制。中共控制省市和军队大员的方式之一,就是利用人事调动防止他们盘踞一方,形成地方势力。但习近平在这方面走得更远。今年初他重洗省市政坛牌局,在新委任的22名省长中,有半数是从北京中央空降到地方。香港英文《南华早报》报道,这是30年来首次。在上届中共17大后,22名新任省长中,只有两名从北京外放。
习近平控制地方政府的另一手,就是高调祭出反腐大棒。这既可以平息公众的愤怒情绪,又可借此加强控制地方政府。实际上,几乎所有中共官员都有这样那样的贪腐问题,习近平举起反腐大旗,便可顺势除掉任何抗拒他的改革大计的地方官员。习还加强中纪委的权力,派遣中纪委巡视组到各地监察地方干部。习的威廉亚洲官网 招数,是下令地方党政官员参加公开的自我批评会议。习本人还频频派遣中央委员会代表,前往监察地方政府。
习的另一板斧是从本月开始,将持续到2014年7月的“群众路线”运动。主管人事的中央组织部将在北京为中央部委和省级官员举办7场研讨会,与会者将进一步学习上台以来的一系列讲话。
的确,习近平及其党中央与地方领导人的缠斗,很大程度上将决定今后若干年中国经济改革的范围和程度。习近平和李克强显然都明白,中国改革的本质就是必须保持经济增长。然而他们的行动能力则完全是另一回事。
例如,李克强把城镇化作为平衡中国经济模式的重头戏,但这需要取消限制农村人口移入城镇的户口制度。可是此举遭到城市政府的激烈反对,因为新增的大量人口,将令财政本已捉襟见肘的城市政府无力负担。类似的还有把土地所有权还给农民,帮助推动城镇化。因为如果农民能够出售土地获利,就更愿意迁居城市。但乡镇政府的利益却在于出售集体土地,因而强烈反对。
习近平收拢党政军与经济大权 / BBC中文网
习近平通过三中全会扩大权力。
周二(11月12日)闭幕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等等政策方向。
在此前外界的种种预测当中,三中全会公布的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这两个机构格外令人关注。
这两个新机构分别负责改革工作和确保国家安全,分析预计,两个小组均会由总书记习近平领导,目的旨在进一步巩固其权力。
“超越前任”
在北京的香港《南华早报》时事评论员黄忠清在接受BBC中文网采访时表示,习近平现在的权力已经超过江泽明和胡锦涛在任时的权力。
“由习近平一个人主导这两个权力非常大的机构,证明了他比他的前任更快地掌握了更多的权力。”
黄忠清表示,经济方面本来是政府的工作,属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工作,但习近平通过中央改革领导小组就能“完全操控国家经济事务”。
“背道而驰”
在香港的时事评论员林和立也认为,习近平通过三中全会巩固了自己的权力。
他对BBC中文网表示,“国安委和改革领导小组如无意外都应该是由他主掌,他个人的权力膨胀很厉害,这跟邓小平以来强调的集体领导有点背道而驰。”
“在毛泽东和邓小平之后,江泽民有上海帮,胡锦涛有共青团派,但习近平自己没有一套强而有力的班子或派系,这可能是他需要集权的原因之一。”
林和立说,习近平强调改革需要“顶层设计”,也就是通过中央集权来推进改革,因此他先巩固权力在自己手上再推行改革。
改革方向
有舆论认为,习近平上台后力求维稳,实际上对改革兴趣不大。
对此黄忠清表示,“就改革工作这方面而言,习近平上任一年来给外界很混乱的信息。”
他说,习近平在经济方面继续改革,但政治上加紧控制,他是想以“经济改革、政治保守”来维持中国未来10年的发展。
林和立则说,习近平的首要任务还是维持共产党的统治权力,避免不稳定因素破坏政治和社会。
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际,正值习、李新一届领导人上台一年。全会公报虽然开列出种种政策方针,但具体细节仍有待公布,成功与否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