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籍 加拿大新移民们绕不过的话题(图)

【williamhill官网 2013年10月19日讯】2013年7月1日上午11时,温哥华会展中心(Vancouver Convention Centre),满心喜悦的焦守昕,在亲友及联邦民主改革国务部长厄普尔(Tim Uppal)等多位嘉宾见证下,骄傲地宣誓成为加拿大公民。

《星岛日报》报道,来自中国南京,12年前以国际生身份抵温留学的焦守昕,在西门菲沙大学(SFU)毕业后在本地找到工作,以前一直透过工作签证居留。对于入籍,焦守昕说:“在留学和工作期间,我逐渐爱上了这个国家,决定长期留在这里生活;2008年自己有幸了获得加国永久居民权。这次又恰逢国庆日入籍,也是对移民心路历程的一个美好里程碑。”

她指出,加国是民主自由的社会,在这个国度里,无论什么肤色和外貌,大家只要努力,都能拥有平等机会;自己非常认同这种社会价值观念,这是她选择成为加拿大人的重要因素之一。

入籍,是移民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加拿大赖以立国的重要方式。

根据人口普查资料,在加拿大境外出生、符合资格的移民入籍申请非常踊跃,这些人成为公民的比例高达85.1%,加拿大是世界上主要移民国家中移民入籍成功率最高的一个国度。

然而,随着中国近年来在经济上崛起,对于部分中国新移民来说,入籍成为加拿大公民,已不再像以往那样是水到渠成之事。

入籍,是移民绕不开的话题。本期专题,尝试从多个角度考查新移民的入籍问题。

一,引言

加拿大华人(又称华裔加拿大人、加国华人或加拿大华裔)是加拿大最大的少数族裔群体之一,占全国人口总数的4%强,将近140万,其中21万为混血华人。卑诗省是全加华人人口最为密集和众多的省份之一,约40万。

由于奉行民主多元的国内政策与和平发展的对外政策,加拿大拥有很高的国际威望;“加拿大人”也像其祖国一样,在世界上受到广泛的尊重。许多加拿大华人在住满规定年限、符合其他各项条件之后即申请入籍,期待成为加拿大公民。但也有些华人选择持有枫叶卡、保留中国国籍,主要原因是为了回中国旅行或做生意的便利,有的则是厌烦中国签证复杂的申请手续。

选择入籍加拿大,必须参加和通过入籍考试。入籍考试通常为笔试,还需要经过公民法官或入籍面试官的面试。笔试主要涉及入籍申请者对加拿大的了解:例如公民的责任与义务、社会与文化历史、三级政府、政治与政党以及选举、自然与人文地理、行政区划与省会名称等。

二,入籍比例超85%

根据人口普查资料,在加拿大境外出生、符合资格的移民入籍申请非常踊跃,这些人成为公民的比例高达85.1%;加拿大是世界上主要移民国家中移民入籍成功率最高的一个国度。

在国际法上,“国籍”是指一个人属于一个特定国家国民的法律资格,也是这个国家对其实行外交保护的依据。多数人通过出生获得国籍,另一些人通过婚姻或收养获得国籍。而对大多第一代华人移民来说,“自愿申请(又称‘归化’)”则成为他们获得加拿大国籍的主要方式。《加拿大国籍法》(Canadian Citizenship Act)正式生效于1947年,其后又有过多次修订,目前有关入籍的几乎所有规定都来自这部法律的主要精神和具体规定。

从申请移民到移民申请被批准、登陆加拿大,每个人所等待的时间可能大不相同;但自登陆之后,大家似乎就站到了一条无形的起跑线上。从此,移民当局开始为你计时,四年后如果的确在加拿大住满三年就具备了申请入籍最基本的资格。这些年的等待的确令多数人焦虑,因此它甚至被称为“蹲移民监”。然而无论对谁而言,入籍都是一座里程碑。

申请入籍,一些华人的动机比较单纯和片面,从福利(养老金)、旅行(使用加国护照可获多国免签证待遇)和就业(申请政府、军队职位或赴美求职)等角度考虑得比较多。

其实,加拿大公民的意义远比福利、旅行和就业更大、更广泛和更重要。

三,被遗忘的加拿大人

并非所有人都了解加拿大华人关于入籍的心酸历史。虽然华人很早就来到加拿大,但由于加拿大政府早期的排华政策,辛勤修筑太平洋铁路的华工被拒绝准许成为加拿大公民,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华裔军人虽然积极为加拿大效力、甚至为国捐躯受伤,却仍被排斥在加国国籍之外。在战争中,加拿大派驻海外部队中的华裔战士作战勇勐、官拜上校,却无权申请加入加拿大国籍。

据加国退伍老兵、温哥华军事博物馆华裔荣誉主席李悦后先生描述,当时入伍加拿大远征军的华裔青年人数达八百之众,而大部分牺牲和埋葬于北非与意大利战场的华裔烈士至死、死后到现在都还没有被承认加拿大国籍,成为“被遗忘的加拿大人(the Lost Canadians)”。

现在入籍加拿大的无歧视政策环境确属来之不易。申请入籍,须知公民权利和义务不可脱节;“加拿大公民”永远是一个崇高与光荣的名称,它不仅象征着权利,同时也意味着责任;它不仅值得去追求,而且更值得去珍惜。

四,入籍条件趋严格

近年来加拿大当局不断提高条件,入籍加拿大已经越来越困难。据传国会将讨论修改法律,使出生不必然获得加拿大国籍。在处理入籍申请的过程中,当局严格依照移民和公民法的法律程式,不惜案件积压的后果,对欺诈行为穷追不捨,为公民入籍的品质提升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目前政府已经启动了一条“公民入籍造假举报电话专线”,举报范围包括入籍申请过程中的身份、文件、居住时间等方面的伪造行为。在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下,永久居民申请入籍遭到拒绝的比率,在2006年至2010年五年间上升了两倍多。

在这一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当局对“太空人”现象的全面清理。所谓“太空人”是指某些移民自登陆之后,借助加国无出境记录之便,悄悄回到原籍国继续经商或工作。有些人是为子女教育才申请移民的,自己并无计划久留。将妻子与子女留下,丈夫就离开加拿大,这种家庭被称为“太空人家庭”或“候鸟家庭”。

过去,一些太空人在移民登陆后满四年照样申请入籍,由于公民法官对类似案件的掌握尺度不同,的确有的太空人明明没有住满应该居住的时间却获得了入籍批准;一些太空人依靠提供虚假资料也照样瞒天过海地获得了公民资格,这些情况引起了社会舆论的不满。

由于加拿大永久居民只是从机场入境时才需要出示枫叶卡,所以太空人惯常的做法之一是利用迂回方式先搭机到美国华盛顿州的西雅图或贝林罕姆,再开车从美加陆路边境入关,以此规避从机场入境加国而留下入关记录。

加拿大当局一方面敦促美国切实履行加美于2011年签署的“边境行动计划(Border Action Plan)”,健全出入境管理系统;另一方面实施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举措,包括由加拿大公民与移民部(Citizenship and Immigration Canada, CIC)联手皇家骑警加紧调查居住记录造假案件和在陆路边境设置枫叶卡读卡器。

从明年6月起,加拿大永久居民需要刷卡出境、刷卡入境,以便移民当局掌握完整的居住记录。此后永久居民无论经陆路或空路入境或离境加拿大,有关资讯均会自动输入当局的出入境管理系统。

五,联邦打击入籍欺诈

加拿大政府曾长期没有大规模动用过取消公民权的法律手段,1977年至2011年间仅有63例。而在最近几年,公民与移民部和皇家骑警合作,锁定一万两千宗涉嫌伪造居住文件的加拿大公民,并决定将其中的3100人取消公民资格,因为有证据显示他们在入籍过程中存在欺诈。

除了对入籍申请案件的严格处理,联邦政府削减经费也促成了入籍申请案件的严重积压。据公民与移民部统计,2012年共有31万7440人申请公民入籍,较前一年激增42%;但2012年真正宣誓入籍的却只有11万3111人,较前一年剧减38%。公民与移民部前部长康尼(Jason Kenney)已经表示,入籍申请费用可能将有大幅度上调,从过去的200加元变成400加元。

说“入籍加拿大越来越困难”,还有一个理由是官方对入籍申请者语言水准的要求更加严格了。康尼说,加拿大公民入籍条件之一就是“能讲好英语或法语,规定其实早就存在,问题是这一点没有得到严格的执行”;“移民讲不好英语或法语,就不能入籍加拿大”。

六,入籍试由易变难

与之相对应的就是移民程序中语言要求的提高(如要求雅思成绩)以及入籍过程中语言要求的提高,例如入籍面试成为入籍考试的一项必备内容。去年入籍申请者被告知他们必须通过专为新移民开设的“成人英语语言服务(English Language Services for Adults, ELSA)”或“加拿大语言基准考试(Canadian Language Benchmarks, CLB)”的第四级,才能应对入籍面试。

有参加过入籍面试的华人朋友抱怨说,尽管他们达到了上述考试的第四级,但在面试时“还是被法官问得不知如何应答”。过去政府对独立技术移民的英、法语要求高于投资移民,而现在投资移民的英、法语水准也成了是否能通过入籍申请的一项评估指标。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当局要求入籍申请人出示英语水准证明,这一点已经没有例外。凯伦•斯特罗恩(Karen Strachan)的遭遇就是一个例证。斯特罗恩女士从英国移民加拿大并在加国生活了33年,育有两个拥有加拿大国籍、现已成年的孩子。今年4月她提出入籍加拿大的申请,但因过去在英国就读的学校关闭、无法补发已丢失的毕业证书而被当局拒绝。无奈之中,她只得花费295加元参加英语水准测试。

《加拿大都市报》记者就“入籍申请者的英语水准”采访过公民与移民部的一位官员。该官员表示,通常法官认定的入籍申请者具备足够的英语程度,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

1.证明有能力进行“基本沟通(basic communication)”。

2.就日常生活话题做一般的对话。

3.听得懂一般指令和方向指示。

4.基本语法应该准确。

5.语言交流所应具备的足够词汇量。

这个回答显得过于笼统,其中“基本”、“一般”等概念具有伸缩性,所以它似乎只能作为参考。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提高英语(或法语)水准非常重要也非常耗时,至晚应该从登陆加拿大后就开始动手,千万不要等到申请入籍时再临时抱佛脚。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