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周莫成灾难周

【williamhill官网 2013年10月08日讯】国庆长假刚刚过去,各地都在进行紧锣密鼓的盘点,包括接待了多少游客,创造了多少经济产值等。笔者觉得,黄金周除了要进行必要的“人”、“经济创收”的盘点,更要进行“物”的盘点。

之所以要进行“物”的盘点,是因为黄金周考量过程中出现了只看重经济创收和旅游主体感受的倾向,比如一家门户网站以《全国多处景点人满为患场面震撼》为题,刊发一williamhill官网 片。图片反映的,有杭州西湖涌金桥上人头攒动,西湖风景区各个景点单日累计客流量达100.89万人次,这是历年来单日客流首次超过100万人;有厦门鼓浪屿景区一处商业街被人群堵得密不透风;有北京王府井(行情,问诊)大街人山人海、天安门广场人潮涌动;有武汉市武昌户部巷食客摩肩接踵;有南京夫子庙文德桥上拥挤的人流。世界著名景区九寨沟国庆长假则迎来单日接待游客高达4万余人次,出现了游客大量滞留,部分游客甚至出现打砸攻陷售票处的现象。不难发现,在经济创收乐观的同时,却让旅游景点和旅游资源承受了过分的资源耗竭。

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活跃的因素,但是,这个因素也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生产关系和生产条件等辅助基础之上的,只有借助于其他辅助条件,“人”这个因素才能得到飞跃和激活。如果只注重“人”的感受,忽略外在条件的作用,“人”这个因素的发挥也会受到制约。因此,不注重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建设,为一时之利掠夺式地使用旅游资源而使其超过承载量,那么人的因素再活跃积极,旅游经济终究会缺乏旅游资源支撑。

旅游环境承载量,是指一定时间条件下、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旅游活动容纳能力。如果人类对环境的使用超过了它的承载量,就会对旅游资源和背景环境产生破坏,使旅游环境恶化,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人们不能被眼前的“旅游产值”冲昏了头脑,而应该用理性、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和“人文经济”的眼光来对待环境。环境虽然不会说话,但也需要起码的生存底线。如果旅游资源只能承载1万人,现在却超常接待了3万人,经济产值是上去了,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却成了一种杀鸡取卵式的“污染型开发”——这就是“非和谐旅游”了。如果过分看重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相应的环境承载量“幸福指数”;如果人只关注的自己的快乐和“幸福指数”,而没有对动物、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严重的甚至使每年的黄金周成了动物们的“灾难周”,成了旅游资源的“灾难周”,那么,虽然我们将得到一定的经济效益的提升,但等待人们的只能是环境污染的加剧和旅游资源的过早衰老,只能是自食其果的“旅游枯竭”。

这让笔者想到了重庆某景点的“闭门歇景”。在游客人数超过了景点正常、安全接纳游客的上限的时候,他们不是盲目注重当前的经济效益,而是从更长远的发展性、持续性、稳定性、环保型方面考虑,给予景点必要的“精神幸福”与“和谐发展”。这种做法无疑很值得倡导。

下个长假,让我们在关注经济创收和人们的幸福感的同时,也要更多地为景点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留下“幸福与和谐”。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