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民营银行从互联网金融嫁接重组更有希望

 2013-09-23 11:22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williamhill官网 2013年09月23日讯】我还在央行工作时,有一次央行开座谈会,在场的有经济学家,也有想投资的民营企业。问谁敢签订承诺,投资民营银行之后,不从这家银行贷款?最后在座的只有一家企业敢承诺。

历次给了民营资本机会后,并没有出现很好的经营结果。哪个企业想利用设立银行和办金融机构为自己搭建融资平台,注定会失败。

1980年代,城市信用社向民营资本敞开了大门;三十年后,是否允许设立民营银行成为热议的话题。

吴晓灵给民营资本的“银行”冲动泼了一瓢冷水,她提醒“办银行是很难的”。2004年,作为央行副行长,吴晓灵亲自处理了德隆系坍塌引发的一系列金融风险,访谈中,她以过往的事实说明,民营资本曾获得数次机会,但并未出现很好的经营结果。

办银行是很难的

南方周末:最近不少地方、不少企业传出申请民营银行牌照的消息,各路资本竞相争办民营银行,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吴晓灵:这是可以理解的。首先,企业最朴实的目的就是为了融资方便。计划经济时期,银行是垄断的,服务对象是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对于改革开放以后产生的民营企业,贷款供给不足。很多人在想能不能办民营银行,为民营经济服务。

中小企业融资比较难,既然大银行不给我们好好服务,我们是不是办一个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银行?科技、教育要发展,过去国家的扶持不够多,是不是可以办科技银行、教育银行,为科技和教育融资?

南方周末:民营银行的兴办能够真正满足这些融资需求吗?

吴晓灵:这么多的呼吁都不太能够实现,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银行有特定的规律,不是说哪个领域缺钱,哪个领域就要办一家银行。

银行吸收公众存款来放款,为了保证公众资金的安全,在放款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流动性、可偿还性,因此银行资产运用必须是分散的,不能集中在某一个领域。

除了政策性银行之外,很少有专门为某一产业服务的银行。银行可以有不同的经营特色,但不可以有专门为某一特定人群服务的银行。

事实上,任何时候想满足所有人是不可能的,不是说要增加银行来满足,而是要改革资本市场,间接融资已经太多了,现在银行的竞争已经白热化。

可投资的金融机构还有很多,如消费金融公司和租赁公司、第三方理财等等,不要都以银行为目标。民营银行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必须走跟别人不一样的道路,否则很难成功。眼睛应该看得广阔。办银行是很难的。

南方周末:金融业的高额利润也是吸引各路资本的原因之一。

吴晓灵:我这里有份数据,2012年三季度的数据显示,沪深两市,银行业上市企业资本回报率是16.59%,非金融企业的资本回报率是4.43%,但从资产利润率来看,上市银行资产利润率是0.99%,非金融资产利润率3.16%。

银行是高杠杆的行业,资本利润率很高,但要获得高额的资本回报率就要做大资产。很多银行不遗余力地扩大资产负债表,就是在追逐高额利润,但从资产回报来说,银行并不是最高的。

民营企业应该通过增加金融服务供给,促进经济发展,把金融业作为服务业,来投资获取回报。这是我们应该鼓励的。

给了民营资本机会后,并没有出现很好的经营结果

南方周末:对于民营银行,各方呼吁了多年,但监管方的态度则慎之又慎,您认为其中的顾虑何在?

吴晓灵:1990年代初到现在,除了德隆系对个人债权进行过打折处理,都是政府对个人债权进行全部兑付。政府承担这么多责任,对控制权就格外关注。

从1980年代开始,特别是新兴的金融机构对民资完全开放,但结果并不好,还出了很多风险。当时,发起成立城市信用社没有任何身份的限制,街道企业、私人企业都可以发起设立城市信用社,后来城市信用社出了很多风险和坏账。

当时考虑了两种办法,一是让信用社破产,存款人承担风险。但在当时的环境下,市场经济的理念还没有确立起来,老百姓没有自担风险的思想准备。一旦有一家城市信用社破产,就可能形成连锁反应,挤兑所有的城市信用社,这是政府最担心的。

第二种处置方法,就是进行改制,规范管理,改组成城市商业银行。把城市信用社的独立法人地位取消,风险包起来。在城市信用社改制成城市商业银行的过程中,处置了一部分的不良资产,也掩盖了不良资产。

城商行改制由地方政府主导,各地的地方财政或国有企业入股,保证对金融机构的控制,想通过这种方式改善城市信用社的治理机构。

另外还有合作基金会,它能够处置集体财产遗留下来的问题,用经济的方法解决农村社队的债权债务问题,是一个好的发明。

当时缺钱的企业就到合作基金会借钱,合作基金会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银行,但没有银行牌照,也没有按照银行管理。到了1998年,重庆发生挤兑,政府介入,必须要给市场以警示,于是中央决定关闭所有的合作基金会。

还有一些人借着供销社入股的方式,募集活期股金、定期股金变相吸收存款,也出现了很多风险,当时地方政府向中央银行借款1200亿处置风险,相当于现在一万多亿。

南方周末:2003年前后,也曾有一轮开放民营银行牌照申请的热烈讨论,当时看上去条件颇为成熟,为何最终功亏一篑?

吴晓灵:当时,我还在央行工作。央行开座谈会的时候,在场的有经济学家,也有想投资的民营企业家。就问谁敢签订承诺,投资民营银行之后,不从这家银行贷款。到最后在座的只有一家企业敢做这样的承诺。

为什么要签订承诺,就是有太多的人进入银行不是为社会公众服务,而是要为自己缝个钱口袋。一个能够投资银行的企业,实力是很好的,不在自己办的银行贷款,完全可以从其他银行贷款,为什么不敢承诺?

与此同时,德隆系出现了,在组建城市商业银行和整顿信托投资公司的过程中,监管当局允许民资入股,德隆集团向13家金融机构入股,包括城商行、信托、租赁、证券公司,总股本92亿元,德隆系控制42亿元,占到股本的62%。

由于没有很好地运用好控制权,建立良好的金融机构治理,把参股控股的金融机构当做本集团的融资平台,把资金调取打庄股,用高额的股金抵押贷款,支持实业的扩张。到了2004年,股价下跌,不倒的庄股也倒下去了,资金链断裂也拖累了13家金融机构。

事实上,在历次给了民营资本机会后,并没有出现很好的经营结果。

唯独一个例外就是民生银行,但是民生银行的背景是工商联,所有的经营管理者都是由工商联推荐,最开始去的都是人民银行的副行长、大区行长,到董文标,股东并没有经营的实际权力。

由此对民营资本有一种不信任感,这其中既有体制的原因,也有历史的原因。体制的原因在于,政府过多承担金融机构经营的风险。历史的原因在于,民营资本以比较散、比较小的方式进入金融机构,并没有发挥好民营资本在治理结构中的表率作用。

银行不是那么好办的

南方周末:从目前看,民营资本做银行要想获得成功,您有何建议?

吴晓灵: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不管是大银行还是股份制银行都感觉到经营的压力,也都在向中小企业倾斜。

在这样的形势下,民营资本要进入银行业首先要面对争夺存款市场的信誉挑战。现在,存款市场已经白热化,各家银行用各种金融产品冲时点,各种资金掮客拉存款。一个储户走到街上,看到国有银行和民营银行,他会选择谁?

我调查过很多村镇银行,从允许设立到现在已经有5年的时间,全国才七百多家,原来设想到1000家,他们最大的困惑就是吸收资金。

第二,单一银行服务功能有限的挑战。发起成立一家银行,不可能一开始就有分支机构。银行的核心业务是存款、放款和结算。单个的银行没有畅通的结算渠道,企业就不会去开户。

新设立的银行不可能一开始就具备银行的所有功能,当其他银行都有这些功能,你是一家单一的银行,怎样去竞争?

第三,股权与真实控制权的挑战。如果进入银行是寻求控制权,股权是可以集中,拿着大股份,但是不懂经营,未必能够真正落实控制权。

第四,人才的挑战和竞争。所有想进入金融业的企业家都不是经营银行的行家里手,不懂的时候就要聘请职业经理人。现在各家银行都在扩张,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向国有商业银行挖人,薪金就跳了一个台阶。新成立的民营银行,要想从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再往出挖人,可见人力成本之高。

有人拿台州商业银行和泰隆银行举例,这两家都是百分之百民资,干得那么好,为什么我干不好?

这两家都是从城市信用社发展起来的。1980年代的环境,老百姓对城市信用社像对国有银行一样信任,他们都经历过农信社和城信社的经营管理,有网点和信誉的历史积累。

南方周末:竞争很激烈,困难很多,所以您不太看好民营银行的发展?

吴晓灵:我认为,在互联网金融的基础上,嫁接重组成民营银行是有希望的。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应该是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加工传递金融信息,办理金融业务。构建渠道,完成资金的融通。

过去传统银行是点对点搜集信息,只是用了信息技术的汇集加工,没有多头开放的信息源。互联网金融运用社交网站、移动支付、搜索引擎、云计算,基于新技术完成信用评估。

现在互联网企业可以开展基于第三方支付的结算,基于电商信息的小微贷款,基于支付账户的简单金融产品的销售。这些都是金融的单项业务,存款、贷款、结算,三者结合才叫银行。而基于第三方支付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有望成为民资进入的新通道。

第三方支付有上亿的客户积累,但仍会面临吸收存款的挑战。互联网可以解决小额个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融资问题,难以解决大额个性化信息不对称问题。

在此基础上变成银行,还需要网上和网下的结合,但这是民资进入银行业成功率比较高的渠道。

个人建议收购兼并,在互联网金融基础上的重新申请牌照,比重新设立单一的银行更有前途。

一旦符合条件,就该一视同仁

南方周末:目前,对于如何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的相关细则尚未面世,但从监管的总原则上,您认为哪些问题需要注意?

吴晓灵:银行是有外部效应的社会企业,民营资本发起设立银行,首先要对投资人的资格进行考量,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投资金融。不诚信的企业、不干净的钱不能进来。

政府应该把好这个关,一旦符合这些条件,就应该一视同仁对待所有的投资者。

民营企业进入银行不是给自己搭建融资平台,哪个企业集团想利用设立银行和办理金融机构为自己集团搭建融资平台,肯定就会有关联交易、挪用资金、各种虚假行为。这些对于金融业来说都是非常忌讳的。

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一定要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服务赢取合理利润,而不要以融资平台为宗旨,但凡以融资平台的心态进入银行业注定要失败。

南方周末:在没有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前提下,民营银行所谓的风险自担,有人理解为民营银行股东承诺在发生流动性风险时进行救助,并应承诺风险兜底。您如何看待?

吴晓灵:本来就应该风险自担,但社会上说让投资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我认为是不行的。投资人应该承担有限责任,合规管理,严格要求。同时,监管层应该尽快出台存款保险制度和银行破产条例,这两个条例,从技术上来讲,没那么复杂,一年足矣。一家银行从批准到筹建,一年之内还不至于到破产。单独针对民营银行设置差别退出机制,有失公平,就不国民待遇了。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南方周末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