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 说“字”(图)
用文字的形式彰显天意或某个道理。(网络图片)
【williamhill官网
2013年08月25日讯】在秦朝以前,所有字都叫“文”,后来称独体字为“文”,复合字为“字”。文,这个字意义很多,这里指说起最原始的意思。
从结构上,文分为三部分。中间一横代表上天,上面一点代表天意,下面的“叉”,是“爻”的一半,代表占卜问卜。合在一起就是占卜天意的意思。所以有天文之说(后来又引申出地文、水文等)。
明白了文的本意,也就明白了文人、文化、文章等词的本意了。
文人--古代的文人,就不是能读会写这么简单了。是指通过自己的学习修行,逐步通晓天意,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或者著书立说来教化民众顺从天意的人。
文化--现在称学历高的人为文化人,把知识当成了文化,这是因为文化一词的内涵外延已经扩大了很多。如果按照文化的本意上讲,有些人可能具备相当高的专业水平,但是他们可能不是文化人,甚至根本不知文化为何物。化的本意是改变、生成,文化即“以文教化”,使民众知天意,顺天意,建立各种道德规范,以指导约束言行。
文章--文章者,彰文也,用文字的形式彰显天意或某个道理。文以载道即是文章。
“字”这个字,会意兼形声。从宀从子,子亦声。在屋内生孩子,本义:生孩子,后引申为女子许嫁(待字闺中)。秦朝以后,文字中,独体字称为“文”,由独体字组合派生出的称为“字”,所以还有“识文断字”一说,“识文”是“断字”的基础。
名和字-- 在古代,孩子降生,父母会给他起名,但是没有字。到孩子长大成人时再赐字,也称表字,是根据人名中的字义另取的别名,供他人称呼。名,只能有长辈或者自称时使用,其他人“直呼其名”被视为不礼貌和没有教养的表现。
按照我国古代礼仪,“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男子20岁时要结发加冠取“字”,而女子则在15岁举行笄礼时取字,表示他们已长大成人,可以对家庭和社会负起责任了,也就是可以婚嫁了。
取字在古代一般只限于士大夫和知识分子,平民百姓很多则有名无字。古人的字与名有着密切的联系,字往往是名的解释或补充,二者互为表里。《颜氏家训》中有“名以正体,字以表德。”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