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hill官网 2013年08月14日讯】一位县委书记私下告诉记者,单靠财政这点钱,不可能有太多职务消费。他大致算了一笔账:仅春节一次,近百个县直单位多数会有“孝敬”,富单位一万两万,穷单位三千五千,加上金融、电信等企业,总数不会低于一两百万元,如果再算其他节假日和婚丧嫁娶活动,特别是动干部帮人办事,即使不去主动腐败,一年下来也数目可观。因此,干部的奢侈消费更多来自“灰色收入”。(8月13日《京华日报》)
应该说,这位书记只是说了句大实话。那些被查出来的贪官,动不动就有百万、千万元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却大多是节日被人“孝敬”来的,“孝敬”的单位多,也就难以说明。当然,这个“灰色收入”也就不能说明其来源是合法的。
如今节日“孝敬”领导礼金,早已成了一种习惯。下属单位送领导,是单位的钱。单位的钱又从何来,有的财政拨款,有的靠“创收”而来,这些要么来自纳税人,要么通过罚款、巧立名目的收费中而来,行政单位又不能创造利润,钱都来自于“人民群众”,不送、白不送,何必得罪领导。有句流行语是如此说的:“送了领导不一定记得你,但你不送,领导就一定记得你!”有多位被查出来的贪官也曾证言,由于送的人太多,送了的记不清楚,而不送的就那几个,所以记得一清二楚。大家都送,你不送,你显然就是不尊重领导,是不是对领导有看法?不要说领导不重用你,不让你穿小鞋就不错。
那位县委书记说,近百个县直单位多数会有“孝敬”,富单位一万两万,穷单位三千五千。这个话很有可信度,今年春节我回家乡,在县直属单位任负责人的亲戚也给我算了一笔帐,他说春节前,单位几个头头是分头“孝敬”领导,县委书记和县长各1万元、副书记8000元、其他10位常委5000元、副县长3000元,还有对口的省市领导,加上县重要部门如纪检、审计、计生、财政等领导的慰问金,这“孝敬”的钱在20万元以上。
我有一位同学,担任县教育局长,要提拔他到市体委当副主任,他坚决不去。原因是他在这个位置上只干了两年,用他的话说,那就是当了这个副处级干部,从此他家就要吃腌菜,此话一听也就能明白,也就是还没有收回投资成本。我与在学校长担任校长的另一位同学谈起此事,他也给我算了一笔帐,全县有30多个校站,每个校站在端午、中秋、春节都要“孝敬”局长,一次最少的也要3000元,一年这笔礼金至少有40万元,还有调进调出的,重用提拔的等等。可见,市体委副主任是副处,县教育局长是个正科,但灰色收入的进帐哪是差距很大的。由此说来,位不一定在高,而在于摊子大,是“一把手”。这也是不少人“宁可做鸡头,不愿当凤尾”之因。
有报道说,春节是官员滑向腐败深渊的最高危节日。媒体曾对北京三家法院审理过的100起受贿案做过调查,发现78%的官员受贿“喜爱”凑春节的热闹,且很多贪官认为春节收礼“理所应当”。被称为“春节腐败”典型的安徽省亳州市政协原秘书长徐保庭,他的一系列腐败动作几乎都是在春节前后完成的。8年时间受贿近千万元的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海棠街道藕塘社区原支书刘怀寅,收受的大部分贿赂也发生在春节前夕。正因为有了“理所应当”的心理,他们才敢如此在春节大肆收礼金。重庆市司法局原局长文强在受审时曾大呼“冤枉”,称检方在对自己来源不明的巨额财产认定中,对“灰色收入”部分计算过少。不少涉嫌受贿或贪污的官员,振振有辞地狡辩自己的一些所得属于“灰色收入”,是“违纪”而非“违法”。如今,灰色收入成了一些官员腐败的借口。
经济学家王小鲁一直在做关于中国人灰色收入的调查,其调查显示,中国中高收入阶层以上居民的隐性收入大幅度增加。隐性收入的绝大部分是灰色收入,同时他强调,灰色收入主要通过权力寻租实现。不过,官员职务消费也助长了灰色收入增加,报道说,当前,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当家却不怕柴米贵”,职务开支花钱如流水。一位经常跟领导外出的某地财政局长向记者诉苦:“往往出去一包票子,回来一把条子。”“住洋房、吃海鲜、买高档礼物,领导根本不管单位还有多少钱,只管叫我签单开票。”有的领导连家里“柴米油盐”也放在单位报销。原广东省汕尾市副市长马红妹在任时的口头禅就是:“我是女人,我代表汕尾市的妇女形象;而且我经常上电视,如果穿得太差,就会给汕尾妇女脸上抹黑,所以,我买了一些衣服穿,公家难道不该报销吗?”因为她是“公家人”,所以她家的柴米油盐酱醋都得公家报销。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