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土地财政吃饭的地方政府和拥有多套房产的腐败官员,成为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全国联网的最大阻力。(网络图片)
【williamhill官网 2013年07月12日讯】(williamhill官网 记者李翔宇综合报导)刘志军一案中,检方起诉书中提到的374套房产,再次触动民众神经。恰逢6月末是当局承诺的500城市住房信息系统联网截止日期,多家媒体刊文批评当局对联网进展“缄默无语”,质疑当局“偃旗息鼓”、“爽约”。这“一冷一热”似乎源于“定位”不同:官方助推房产税的信息联网越来越成为民众心目中的反腐“试金石”。当局因而希冀通过“冷处理”,令此事淡出民众视线,同时减轻官员们对联网的牴触。
信息联网非关“反腐”
2010年4月,当局在国务院文件中第一次提出“要加快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的建设”。2012年3月,温家宝“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到“加快建设城镇住房信息系统,改革房地产税收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平稳健康发展。”而信息采集系统的不完善一直被认为是推行房产税的主要技术障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曾表示,一旦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立并联网,限购就将被房产税所取代而退出舞台。
住建部在推进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全国联网的过程中遭遇地方政府阻力。地方政府普遍担心“信息安全”是否有保障。为打消地方政府疑虑,姜伟新曾表示,“(联网后)只有市委书记、市长和住建部门负责人都同意,同时输入,才能把某一个人的住房信息调出来。所以,市委书记、市长尽管放心。”
有负责该信息系统技术建设的人士向媒体披露,该系统并不接入互联网,而且都是多层加密,很难破解。系统并且是单向的,各地方政府只能看到自己城市的信息,如果查询或是修改都会留有记录。
民众更关注信息联网“附带作用”
2012年末至2013年初,各地陆续曝光“房姐”龚爱爱、“房爷”赵海滨、“房哥”杨利平、“房媳”张彦、“房妹”翟家慧等案件。全国住房信息联网成为热门话题。各媒体披露住房信息全国联网时间一再延缓。报导纷纷将矛头指向既得利益群体:靠卖土地吃饭的地方政府和拥有多套房产的腐败官员。全国住房信息联网因而被认为是打击贪腐官员的有效手段。
大陆房地产大亨潘石屹在2013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回答主持人提问“如果提一个建议,让房价下跌,你会提什么?”时,回答称,全国房产信息联网,只要输入身分证、名字等个人信息就可以查出任何一个人的房产状况,这个系统的建立,将导致房价下降。
官方“只干不说”
按当局规划,去年6月30日前,大陆40个重点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将实现与住建部联网。期限过后,当局却迟迟未公开联网进展。直到今年“两会”,住建部副部长齐骥在媒体的问下,才证实40个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已经完成。后齐骥又称6月底将有500个城市实现个人住房信息联网。
500城市联网期限已过,官方再次未公布相关信息。《中国青年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其实大部分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已经与住建部完成联网。而原全国人大财经委法案室主任朱少平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房产信息进行采集并联网,目前已经没有任何技术问题。但是联网之后能不能发布,那就不一定了。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