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3年06月18日讯】随着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长放缓,PPI(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超预期下跌,信贷数据也远低于市场预计,5月份宏观数据印证了此前二季度国内经济表现将比一季度更差的判断,而且经济下行的风险还在增加。
首先是在投资方面,国内固定资产投资1至5月累计增速为20.4%,较1至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同时,信贷大幅回落6600亿元水平,融资数据低于市场预期也显示中国经济仍处在弱复苏时期。其次是在出口方面,5月份数据也被“打回原型”。当月,国内出口仅增长了1%,创下10个月新低。其三是大规模的资本流入正在被创纪录的资本外流所取代。
在此背景下,国际评级机构和投行对中国的悲观情绪卷土重来,认为中国的房地产、财政、货币及地下金融等“四大泡沫”终将破灭。如果加上其他一些因素,全球下一个危机点就在中国。
近来经济学家们也普遍下调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摩根士丹利6月13日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从8.2%下调至7.6%。巴克莱本周将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从7.5%下调至7%。高盛中国策略师哈继铭6月9日在一份研究报告中称,未来七年,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速可能放缓至6%。
由于受国内经济放缓影响,人民币一改今年以来多数时间的上涨局面,正掉头朝下走。今年5月27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换6.1811元人民币,创下了历史新高。4月份以来人民币汇率已经16次创下新高。
然而,如果从5月27日触及的历史高点算起,截至6月14日,人民币兑美元在20天内,已累计下跌0.3%,预计这个趋势还会持续。从前看涨人民币的分析师,已转而预计人民币将陷入停滞或进一步走低。
回头看,中国央行一直不愿屈从全球压力,让人民币升值,因为一旦升值,将刺激投机性资金流入。过去一年里,央行将人民币保持在逐渐升值的轨道上,并在过去一个月里阻止市场上的央行汇率下降,尽管其面临下行压力。
著名经济学家刘煜辉认为,“虚火”的人民币强势是“慢性毒药”,可能导致经常项目盈余恶化,最终加剧资本外流。若中国经济能提前主动减速,释放人民币汇率的弹性空间,人民币未来的压力才有望得到缓冲,这实质上取决于宏观决策者主动实施经济减速的勇气和决心。
其实,中国央行的汇率政策在“夹板”中左右为难。一方面,若要支持经常账户,就应要求人民币弱势应对“日元贬值+美元升值”;另一方面,要照顾身后庞大的经济泡沫(房地产业和制造业),需要人民币保持强势,一旦人民币汇率形成自我实现的贬值路径,将引致资产价格快速下行,对国内信用紧缩压力会陡增。
从外部环境看,日元贬值也给人民币带来不少麻烦。因为和过去几十年不一样的是,现在日本的高端电子产品、汽车和工业产品是跟韩国、中国台湾和大陆等经济体直接竞争。这种情势有可能逼迫东亚其他经济体压低本币汇率。作为这个区域内几乎是唯一缺乏弹性的货币,人民币将显著地放大这种风险。
下一步,国际市场风险上升有可能导致资金重新流入美元这样的避险市场,美国经济走强可能成为另一重推动人民币汇率下行的力量,即便是美联储关于货币政策的表态,也足以改变全球资金的风险偏好与流向。
因此,中国经济减速给人民币带来的隐患是客观存在的。目前国内宏观层面,已出现经济下滑担忧加重、通胀预期分歧趋大以及货币政策走向日渐暧昧的情况,再加上外贸出口逐月下滑,的确很容易给国际评级机构和投行“做空中国”留下口实。
当然,“唱空做多”、“唱多做空”是国际一些机构的惯用手段。由于国际市场期待中国政府有新政策推出,今年年初以来不断有外资涌向中国。但由于情况的变化,这些资金从涌入转变为抽出,其转换速度很快,让中国经济一步一步陷入窘境。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