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动性增长动力已严重缺失
汇丰制造业经理人指数(PMI)再次跌破50荣枯线,达到49.6。这明显反应了中国经济下行风险还在加大,尤其汇丰PMI所反应的情况绝大多数是民营中小企业的运行状况,所以它的下跌更加让人担忧。
因为,它反应了中国主动性增长动力的强度,如果民营资本的投资、订单情况不好,就说明中国主动性增长动力正在进一步虚弱。
可以用政府投资补足民间投资缺失吗?过去还可以,但现在的难度已经大大增加。原因是:
第一,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需要大量贷款,但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债务是否还有进一步扩张的潜力?
第二,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是否存在过剩的问题?如果是,项目的收益就值得质疑,从而偿债能力就值得质疑;
第三,政府加大投资,在当前紧平衡的货币政策压制下,势必再度出现政府项目挤占民间信贷资源的情况,以致主动性经济增长更加虚弱。
鉴于上述,中央现在的选择更加艰难,总理恐怕也不敢轻易拍板“加大政府投资”。这就是中国经济一直在恶性循环当中的重要体现,也是必然结果。
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倚重凯恩斯主义,用财政投资托住经济跌势;金融危机趋缓,我们又同时倚重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紧缩货币政策,结果货币主义废掉了中国财政投资的作用。
更严重的是,积极财政政策刚性占用大量生产资源,而使得民间资本使用成本大幅提高,大大压缩了民间资本的生存空间。高利贷、民间资本逃逸、中小企业不务正业等等问题,其实都与此密切相关。
我们说,过去的资产组合有错误。但严重的错误在于中国央行把稳健货币政策执行成紧缩货币政策。这个政策,一方面逼迫人民币大幅升值,恶化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环境;一方面引发国进民退,恶化民间资本的生存环境。
到目前为止,中国央行并未放弃紧缩货币的政策。所谓“紧平衡”,就是“紧”为前提之下的平衡,货币市场利率动辄大幅攀升就是证据。
在此前提下,人民币升值再度变成“慢刀子割肉”的单边走势,大大降低了国际投资资本风险,而不断积累国内民间投资的风险;国内贷款利率、尤其是民间贷款利率高位运行,以致中国主动性经济增长动力不断弱化。
现在的货币还紧吗?毫无疑问,紧。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判断?我们都知道,今年的M2增速控制目标为13%,但其中只是考虑到GDP增长率7.5%,CPI控制在3.5%和价格改革、市场化改革所涉及的2%的货币用途。
M2=GDP增速+CPI增速+2%至3%――这个M2计算公式已经是一个太古老的公式了。
用这样的公式计算M2增速,且不说公式本身存在严重缺陷,就是没有缺陷,实际也等于是在用“封闭条件下的货币条件”计算“开放条件下的货币条件”。
这简直就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它错在:至少没有考虑人民币国际化所需要的人民币供给,没有考虑到“热钱”大量流入对企业流动性的严重影响。如果不考虑这些方向的货币需求,那现在的货币条件是否偏紧?当然。
必须意识到,开放环境下的货币条件与封闭环境下的货币条件全然不同。而我们在学校里学到的货币知识通常是封闭环境下的政策选择,但我们现在所面对的是开放环境,开放环境之下,中国作为非储备货币发行国,其货币政策受到国际条件的严重干扰,稍有不慎,就会误国误民。
很遗憾。中国现在犯的一个重大错误在于:开放条件下采用封闭环境下的货币政策。结果已经看到了,汇丰PMI就是表象。政府投入多一点就向上,少一点立即回落,说明中国主动性增长动力已经严重缺失。恐怕要有新办法才行。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