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抗日神剧看什么
近日有媒体报道,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即将出台卫视黄金档电视剧播出的规范,禁播戏说型抗战剧,所有的抗日剧都需重新审查。消息并非空穴来风,目前,已有部分卫视调整了黄金档剧目播出计划。(《武汉晚报》5月16日)
充斥荧屏的“抗日神剧”遭主流媒体连番痛批之后,主管部门终于准备出重拳整肃了。
一人空手对抗数百荷枪实弹的日军、飞刀比子弹还要快、手榴弹炸飞机……最神奇的一个情节是,某抗日女英雄遭鬼子轮奸后小宇宙爆发,徒手将鬼子活活撕成两半。无怪乎有网友笑称,在如此神勇的中国人民面前,小鬼子还能坚持战斗8年,简直是战争史上的奇迹。
禁播荒诞不经的抗日神剧当然是件好事情,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没有了抗日神剧,中国的电视观众还能看什么?有统计数字表明,2012年全年,有“抗日根据地”之称的横店影视城共接待剧组150个,而其中48个剧组涉及抗战题材。进入2013年,正在横店拍摄的抗日剧有增无减,著名编剧高满堂日前发出惊叹:“去横店一看,四五十个剧组都在打鬼子。”
要回答“不看抗日神剧看什么”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为什么抗日神剧泛滥成灾。说起来很有意思,抗战神剧的诞生,其本身就是主管部门禁令下的产物。自2003年以来,破案剧、谍战剧、古装剧、穿越剧等一度热播的电视剧类型因“格调不高”、“歪曲历史”等原因相继被禁播或限播,很多影视公司为规避禁令,开发了新的替代剧种——抗日剧。
而禁令不断背后的原因,无非是主管部门要求“政治正确”。就此而言,抗日剧无疑是最“安全”的电视剧类型。于是这几年电视人基本达成共识:谍战剧审批难,肥皂剧没有人看,历史剧拍多了容易挨骂,四大名著炒了好几遍了,不拍抗战就没得拍了。一位知名制片人表示:“整个行业创作者把握不住风向的脉,现在只能往抗日剧里躲。”
抗日剧之所以变成抗日神剧,也是追求“政治正确”惹的祸。曾有导演想在自己拍的抗日剧中尝试还原历史的真实,比如适当展现日军过硬的军事素质,以及当时中国国民性的懦弱,但在送审修改时相关情节被删除,审查机构的理由是:“可以强调日军的残酷凶狠,不能展现日军的军事素质。”该导演唯有一声长叹:“那我何苦还吃力不讨好?就把日本人弄得白痴化、简单化好了。”
从题材到细节都被要求绝对的“主旋律”,而电视剧作为一种市场化运作的音像制品,又必须迎合观众口味偏好,于是抗日神剧应运而生——所谓“抗日”只是一张皮,兜售的还是国人喜闻乐见的枪战、谍战、功夫等元素,再夹杂一些暴力、色情镜头和狗血般的爱情故事,以满足观众的感官刺激和猎奇心理。观看这样的神剧,官方所希望看到的“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固然无所依托,观众的胃口也是越吃越坏。
官方意识形态在电视剧审查领域的绝对主导,以及影视制作机构对观众某些恶趣味的一味迎合,共同催生了抗日神剧这一畸形的文化形态。因此,禁播抗日神剧或可解“荧屏污染”的一时之困,真正需要反思和改良的是现行的影视剧审查制度。
从长远看,中国影视剧行业需要的不是一道道禁令,而是松梆。必须改革泛政治化的电影电视审查制度,放松对影视创作的管制,尤其是要给予现实题材影视作品更大的创作空间。现实题材禁忌和雷区太多,创作者和观众就只好在对历史的无度解构中意淫和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