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生九子蚣蝮钟情于水 放置桥头做守护神(图)

“在鼓楼以南,后海以东,地安门以西的马路上有一座汉白玉砌的石桥,在马路扩建的时候,都没敢动那座石桥,在石桥的东边下面,你会看到,河道的左右有两只年代久远基本看不出样子的石雕镇水神兽,据说如果动了它们,北京会被水淹……”曾有网友发布了一条关于北京石雕神兽的微博,被众多网友转发。


照片上的石兽其实是叫蚣蝮(bā xià),乃传说中龙的九个儿子之一。

喜欢水的龙子叫“蚣蝮

微博发出后,立刻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有网友就表示,既然是放在桥梁边上的,可能与水有关,而南京网友“谷小俊”则表示,在南京中华门城堡下面也有这样的石兽。根据传说,如果石兽移动,城市就会被淹。

根据传说,龙生九子,各个不同,它们各自也有喜好和分工,而蚣蝮则对水特别钟情,常常栖息在水边靠近桥的位置。它的头部有点像龙,但比龙头扁平些,有点狮子模样。

古人相信,蚣蝮的水性非常好,因此还视它为桥的守护神。修桥之时,常常将它的形象放置于桥头或桥身。相传,蚣蝮嘴大肚子大,能吞吐江河,肚子里又能盛放非常多的水,所以它还常常被用作建筑物的排水口。它能够保佑桥梁避过灾害,也能保佑通过桥下船只的行船安全。

七桥瓮雕刻有蚣蝮

实际上,除了北京的古桥边有石兽蚣蝮,在颇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南京,同样看得见蚣蝮的身影。位于秦淮区红花街道七桥村的七桥瓮。这座古桥建于明代初年,是南京最大的石拱桥,当时叫做上坊桥。清代,此桥改称七桥瓮,因桥有七孔而得名。

资料记载得很明确,七桥瓮全长89.60米,宽13米,高25米,中间的桥瓮最大,其余两两相对。这座明代古桥设计别致、工艺精巧,体现了明代桥梁建筑的卓越成就。

七桥瓮桥拱上方两翼各雕刻15只面目狰狞的怪兽,这就是蚣蝮。三十只桥拱上方的蚣蝮左右一一对称。这蚣蝮的头部有点像龙,不过比龙头扁平些,更接近于兽类,与狮子的脑袋有点相似。不同的是,蚣蝮头顶有一对龙角,身体上有龙鳞。

除了桥拱上的蚣蝮,在距离七桥瓮两三米远的河水里,也能看到蚣蝮的身影。水中的蚣蝮位于桥墩两侧。七桥瓮一共有七座桥墩,桥墩两头的巨石上各雕刻着六只分水兽蚣蝮,前突约三米。不仅能够分水,对过往船只也有导航作用,

由于南京连日阴雨,河水的水位比较高,站在桥上,只能看到水中蚣蝮的头部,依然能辨认出它们精美的花纹,身上还有龙鳞状的装饰。

南京现存的多座古桥上,也都有蚣蝮。比如,江宁区东山街道高桥社区的后潘村,有一座建于清末的仙惠桥,其桥身一侧也雕刻了两个精美的蚣蝮头,用作排水。

传说中的龙九子

(1)椒图:形似螺蚌,好闭口,形象常被雕在大门上,寓意可以紧闭。

(2)睚眦:相貌似豺,好腥杀。常被雕饰在刀柄剑鞘上。

(3)狻猊:形状像狮,好烟火,好坐。庙中佛座及香炉上能见其风采。

(4)赑屃:也称龟趺。像乌龟,好负重。长年累月地驮载着石碑。

(5)螭吻: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形象被塑在殿角、殿脊、屋顶上。

(6)狴犴:相貌像虎,有威力,又好狱讼之事,监狱门上可见其形象。

(7)蒲牢:像龙,好鸣叫。人们将其形象置于钟上,求其声大而亮。

(8)饕餮:形似狼,好饮食。钟鼎彝器上多刻其形象。

龙生九子,各个不同。从明代开始,民间对于龙的九个儿子的名字和本领,就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李东阳收录在其《怀麓堂集》里的是目前流传得较广的一种“龙九子”说法。另外,明代文人陆容的《菽园杂记》、杨慎的《升庵集》、李诩的《戒庵老人漫笔》、徐应秋的《玉芝堂谈芸》等,对诸位龙子的情况均有记载,但并不统一。

李东阳说,龙的九子是囚牛、睚眦、嘲风、蒲牢、狻猊、霸下、狴犴、赑屃、螭吻。而另外一种说法,则认为是赑屃、螭吻、蒲牢、狴犴、饕餮、蚣蝮、睚眦、狻猊、椒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并不是说龙的儿子正好就有九个。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