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观者和乐观者看世界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迥异。就像中国经济,虽然都是半瓶子水,悲观者认为已经下降太多,乐观者认为,至少还有半瓶子在晃当。
一季度中国经济数据陆续公布,经济增长率7.7%,低于市场预期,同时工业增加值增速下降到两位数以下,财政收入同比也大幅减少,消费下降在预期之内。先行指标发电量低速增长,显示经济继续呈现弱复苏特点。
这样的数据我并不感到意外,长时间在底部徘徊,或是中国经济现阶段的特点。倒是快速反弹才值得警惕,政府习惯于依靠政策刺激,这有点像吸鸦片,戒掉并不容易,现在看来情况不错,新政府似乎正在改变生活方式。
一季度经济数据引起多方关注,人们既可依此预测中国经济未来走向,也可了解新政大致思路。国务院17日召开常务会议,对经济走势做出判断,认为宏观经济总体稳定,同时认为“平稳运行与隐忧风险并存,制约发展的矛盾不断显现”,要“统筹考虑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
这样的政策基调与学界看法相吻合,这预示未来各方能够在经济政策方面形成共识。国务院提出的对策也与部分经济学家在2009年建议相一致,如发展服务业,放松政府管制,刺激民间投资、防范地方债务和信贷风险等。
从政府现有表现看,财经专业素养较好,或能平衡好短期增长与长期调整的关系。当然,中国经济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震荡,才能完成筑底反转走势,政府能不能耐住寂寞,不被短期利益所诱惑,还有待观察。
中国经济至少需要解决三大问题,才能完成筑底,这包括去杠杆、去产能、去管制。
首先,去杠杆,是避免经济硬着陆前提。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经济体纷纷去杠杆化,而中国反其道而行之,实现了加杠杆过程,极度宽松货币和信贷政策的恶果现在开始显现,地方债务风险积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下降,经济泡沫需要靠发货币维持,而民间实业投资遭到打压。
这样的现状堪忧。随着经济增速下降,企业盈利下滑,地方政府或难以偿还债务,而在货币信贷政策偏紧后,也无法继续发新债还旧债游戏。银行面临坏债比例提高后果,理财产品风险也在隐现。在此背景下,中央政府应走好平衡木,一方面要坚定决心压缩泡沫,另一方面要避免金融出现系统性风险。
其次,去产能,是结构调整题中之义。产能过剩既与外需下降有关,也与刺激政策下的重复建设有关。西方除了“去杠杆化”,也出现“去全球化”趋势,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得国际贸易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因而,尽快消化出口产能,是结构调整主要内容。
同时,面对环境压力和产业升级,传统高污染、高耗能产业也需要去产能。钢铁产能大户河北省已经在近日出台政策,决定减少三成钢铁产能,以应对空气中PM2.5超标和钢铁需求不足等问题。去产能,是结构调整主基调。
第三,去管制,是经济转型关键。政府有一只闲不住的手,不仅频繁调控经济,更对经济活动进行过度管制,其结果不仅导致要素定价扭曲,资源配置低效,更抑制民间投资和创业创新。若让资源实现有效配置,必须发挥市场作用,以增加供给,从而带动需求。
去管制,不仅是经济转型进而实现新增长关键,也与抑制腐败,避免政治动荡相关。抑制权力,才能减少寻租。
中国经济降速并非坏事,政府淡定举措值得肯定。政府无须出台新的刺激政策,只要改善企业经营环境,放权让利,鼓励增加供给,即可稳定增长。考虑到2011年和2012年经济增速分别达到9.2%和7.8%,未来几年维持7%增速就能实现总量翻一番目标。
解决三大问题非一朝一夕之功,对经济增速应客观看待,虽是半瓶子水,只要不晃荡,也挺好。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