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老子原来长这样 就是布衣学者(williamhill官网 )

孔子到底长什么模样?两千多年来世人一直没有定论,从前年孔子标准像的全球发布,再到奥运会上是否要抬出孔子的争论,孔子注定时不时成为一个话题人物。山东省文物部门近日透露,目前最早的孔子壁画像已经在山东现身———这就是前不久在东平县一座汉代墓室中发现的孔子见老子问礼故事的彩绘壁画。孔子研究专家认为,这身布衣打扮的孔子像表明,在当时的老百姓心目中,孔子就是一位普通布衣学者。


老子孔子东平汉墓壁画


吴道子笔下的孔子


孔子基金会发布的孔子标准像

山东省东平县发现的这幅孔子壁画是目前山东唯一一幅保存完好的孔子问礼故事绘画图,孔子面部的胡须清晰,道道皱纹满额,鼻翼高挺,颈后凸瘤,形象写实。这幅存世两千年左右的孔子画像,为研究这位古代先贤圣人的实际形象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最古老完整的孔子像

擅长汉代文物研究的山东省东平县文物所副所长杨浩向山东媒体介绍说,山东迄今已发现多座汉代壁画墓,其中代表性的有四座:一是济南北齐壁画墓,是上世纪80年代发现的;二是1953年发现的东平后银山谆于卿壁画墓,但那座墓至今还封存着;三是宁阳县前几年发现的玉皇山壁画墓,可惜被不法分子破坏;第四座就是东平这座汉代壁画墓,也是目前山东发现的保存最完好、内容最丰富的一座壁画墓。

“孔子见老子”问礼壁画分为两幅,先是孔子、老子二人相对,老子略显瘦小,身稍外侧,右手抬至胸部,左手微曲置于胯部,微微侧首看向孔子,似有拒绝之意。孔子身材则显魁梧肥胖,身体前倾,双手拢于胸前,首微扬,面向老子躬身作谦虚问礼状。第二幅则是二人互相拱手相对状,犹如尽兴交谈。

原本就是布衣学者

孔子为何要拜见老子?有学者认为,史料记载确有其事。孔子三十五六岁那年,在鲁昭公的支持下,带着几个弟子西行到洛邑向老子学习。

至于孔子究竟容貌如何,如今有据可考的官方史料并不多。其中,《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长九尺六寸,俗谓长人而异之。”由孔子弟子撰写的《论语·述而》,更侧重描述孔子的气质,以10个字概括:“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据传说,孔子出生后,曾因相貌丑陋遭到母亲遗弃。至于如何丑陋,又有多个版本,“七陋”的说法流传最为广泛。据孔子研究专家、曲阜师范大学文化学院教授骆承烈介绍,宋代一部孔子家谱中,竟描写出孔子有49个地方与常人不同。

骆承烈认为,东平汉墓壁画的孔子像一方面说明,自古以来,中国便有尊师重教、尊贤重才的传统美德;另一方面,可见在当时的老百姓心目中,孔子的形象就是一位普通布衣学者。

因时而异的孔子像

孔子研究专家骆承烈收藏有2000多件孔子像。他认为,今天人们见到的孔子形象,均系后世想象而来。而想象的依据,却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地位之人的孔子观。

在孔子去世后近三百年时间里,保持着布衣学者的身份,直到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十二年自楚过鲁祭祀孔子,并封孔子九代孙孔腾为“奉祀君”。后来,汉武帝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的地位越来越高,历代帝王纷纷对孔子及其子孙加封加号。

与此相应,画像中的孔子也在漫长的历史中实现着身份的转变。汉画像石中所出现的孔子,多半是一位学者形象。流传最为广泛的版本,要数唐朝吴道子所绘《孔子行教像》。画中,孔子宽衣博带,不着官服,不带官气,拱手站立,面目慈祥,虔静,不离学者的形神特征。至顾恺之所绘《孔子为鲁司寇像》中,孔子着官服、戴官帽,一副官员气派,体现了孔子较高的政治地位,但也是面容和蔼,一副“为政以德”之态。

自宋元以后,孔子相继被谥为“至圣文宣王”、“大成至圣文宣王”,其服饰便由公侯制进到帝王制。“唐代封孔子为文宣王,宋、元因循,是把孔子政治化;近代康有为推尊孔子为孔教教主,属于把孔子神化;民国以来,文化激进主义流行,‘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响彻云霄,孔子于是成了封建文化的代表。”一位学者说。随着时代的变迁,孔子的地位也经历了大起大落,这种变化在不同时代的孔子画像中昭然若揭,或被抬高或被贬斥。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