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国有银行“太大而不能管了”?(图)
对于中国银行业来说,赚钱比想象中还容易。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就是巨大的盈利机器,但是很多能看出中国经济脆弱性的人认为,这些银行的存在就是中国经济问题所在,它们其实是反映中国经济严重扭曲的一种病徵。实际上,中国的银行业太封闭了。所以,如果能加强竞争,同时分拆那些“太大而不能管”的实体,那么银行业的表现将会大幅改善。
很多批评者把矛头指向缺乏灵活性的利率制度,相对于通胀水平,现在的利率水平被认为太低了,这(负的实际利率)会造成严重的问题。其他人还把矛头指向因政府过度干预而鼓吹起来的风险,比如说房地产泡沫。也会有人不时提醒我们,国有银行这些庞然大物坐拥了全国大部分家庭的存款,在政府宽松的管制下,滥用这些资金不顾风险地追寻更高的利润。
但是,与全球货币系统中其它主要经济体不断向金融系统注入流动性相比,扣除物价因素,中国的利率水平已经是相对较高的了。中国的资本市场缺乏由市场力量给利率定价的深度,同时四大国有银行的统治地位也会降低更具灵活性利率机制所带来的好处。房地产泡沫的出现更多地与资本管制相关,因为资本管制限制了投资者利用储蓄投资国外资产的机会,进而鼓吹了国内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大规模的存款是中国经济储蓄率过高同时缺乏足够投资机会的必然产物。
最近,由理财产品和影子银行引起的担忧在不断发酵,通过这些渠道,存户可以获得更高的回报,然而,这是有代价的——给过去沉闷的金融系统引入更大风险而缺乏有效监管的金融产品。这应该是备受欢迎的创新,而并不应该被压制。新产品不但给存户提供了更多多样化的选择,也冲击了破旧的金融体系——长期只能用作给国有企业输送资金的渠道,而无法满足更具有发展潜力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
一些(甚至很多)影子银行借款者可能不能满足借款要求的标准,未来可能会出现违约,也可能出现一到两次小型危机。但是,这应该是学习监管金融系统不得不交的部分学费。中国未来的金融系统必须具有更大的透明度和合理的监管系统,但过早地尝试管制这些金融创新活动可能是损害了这个学习的过程。
很难说中国很快将发生银行业危机 。毕竟,中国的四大商业银行一直在支付稳定的高分红,同时它们的不良贷款率很低(尽管可能有一定水分),它们所控制的大量居民存款能令其它任何银行妒忌,它们借出的抵押贷款并不是高杠杆的,所以中国银行业不大可能重复2008年美国式的崩溃。同时,因为大部分的贷款流向国有企业,或持有明确或隐含的国家担保,所以银行的风险最终与银行的贷款质量关系不大,但与其它经济体相比,背后的国家信誉影响更大。
那么,中国银行业的问题是什么呢?
管理才是国家主导经济活动模式的问题,因为中国经济大部分是靠国家计划粘合在一起的。鉴于中国银行业接近垄断的市场地位和受到各种政府干预,对银行来说,承担风险和追寻传统商业目标的动力是相对较弱的。在这个情况下,要求改善管理诉求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真正的挑战是,对维持国家主导的银行系统引入更多竞争,同时必然受到固有利益集团的阻力。虽然事实如此,但仍存在改善银行表现的空间。其中一个措施是,降低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槛,现在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还是极小的。这将能促进竞争和创新,同时,可能与中国领导人的想法相反,这将能改善而不是削弱国有银行的表现。
更为关键的措施是,积极面对西方银行“太大而不能倒”问题的中国版本。中国的问题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太大而不能管”了。把它们每个分拆成三个地区性银行将是一个强而有力的应对方法,既能促进竞争,又能改善管理。过去中国分拆航运业就做得很好,把航运业分拆成几个地区性企业(东航、南航、国航),让这些企业受到市场的压力进而促使了它们改善管理,而且这个过程并没有改变它们国有企业的性质。
分拆银行应该由各省分别主持,而不应该让北京主持。这就能避免受到过多的政治干预,而且更能贴合地方的真实需求。分拆之后的银行不应该被限制在发源地经营,应该允许它们扩张,并最终发展成全国性的银行。但这些银行必须首先变得以商业目标为导向,高效的运作足以维持生存。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银行可能会寻找外部合作伙伴,就像现在航空公司一样,这就能给越来越多的外国参与者提供机会,进而进一步支持了金融自由化。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