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山河一寸血“血肉磨坊”的淞沪会战(图)

仓库怎么成了纪念碑?

今天,如果你去上海,在苏州河北岸,还能看到那座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建筑四行仓库。为什么叫四行呢?当年它是大陆、金城、盐业、中南四家银行联营的仓库,叫四行仓库。到今天它仍然还是一座仓库,可同时它也是一座纪念碑,纪念淞沪会战中抗敌的不朽功勋。那回在世界眼中第一次有了中国军人舍生赴死、抗击外敌的形象。紧邻四行仓库有条路叫晋元路,这就是以当年率领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的谢晋元将军的名字命名的路。在那个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契机造就了谢晋元和八百壮士?使这座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建筑,成为一座纪念碑呢?

蒋百里预言不幸成真 蒋介石命令“赶敌人下海”

1923年,民国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蒋百里先生坐车回北平,途经徐州,忽然若有所思,与同仁言:“将来有那么一天,我们对日作战,津浦、京汉两路必被日军占领,我们国防应以三阳为据点,即洛阳、襄阳、衡阳。”蒋百里先生的意思是:一旦中日开战,日军沿平汉线南下,东南部的中国军队就会处于背水一战的不利地位,如果吸引敌军由东向西仰攻,以四川作为抗战的大后方,中国就可“以空间换时间”,实行持久战,拖垮敌人。蒋百里先生此说出于抗战全面爆发前的十四年,当时被同仁引为笑谈。

1937年8月13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到:对倭作战,应以战术补武器之不足,以战略弥武力之缺点,使敌处处陷于被动地位。这天,蒋介石正在陷入苦思。

4天前,在上海发生了虹桥事件,8月9日下午5时,日本海军特别陆战队士兵驾车强行突破中国的警卫线,冲向虹桥机场,中国保安人员当场击毙挑衅者。日军第三舰队借口事态恶化,增兵3000多人、9艘舰艇到上海,此时日军在上海的兵力已达12000人。这是继一个月前发生卢沟桥事变后的又一突发事件。8月11日,有报告称日军第二舰队已经起航。在日本,动员令已经发给了预备役人员。此时,在中国北方,日军占领平津后包围南口,并向张家口攻击。14年前,蒋百里先生的预言不幸将成为现实。蒋介石终于下定决心,与日本人大打一场。

在日本人得以从陆地上增援上海之前,中国军队有大约十天的时间,在这10天里,或消灭日军,或殊死一搏。在租界林立、华洋杂处的上海,在租界地、各国机构、记者眼中,此战将是中国向世界显示抗战决心的最佳时机。而此战更重要的深意,是将日军的主力吸引至长江沿线,实现蒋百里先生“以空间换时间”的持久战理论。8月13日,蒋介石给部队下达命令:“赶敌人下海!”

淞沪会战“一寸山河一寸血” 国际媒体称为“血肉磨坊”

70万中国军队调动了,从西南、华南、中原向上海集结;供应站启动了,长江沿线的移动灯标船和灯塔都接到了指示。长达百日的淞沪会战于1937年8月13日在上海打响。

淞沪战役开始时,陆军第八十八师被调往闸北八字桥,随军二六二旅参谋主任谢晋元当时还是个无名小卒,但仅仅两个月以后,他的名字就被世界记住了。谢晋元,字中民,1905年4月28日出生于广东省蕉岭县。

黄埔四期政治科学员,曾参加北伐。七七事变前,谢晋元为赴战场,将夫人凌维诚及子女送回了广东家乡。他的儿子谢继民对当时的情况还有依稀印象。

谢继民:1936年的3月,我父亲就把我们送到广东的老家。因为七七事变以后,日本军队在上海几次挑起武装冲突。蒋介石命令八十八师,8月11日晚上就乘火车到上海。

战争之初,中国军队投入淞沪战场总兵力约5万人,日军总兵力约15000人。日军在上海的陆战队虽已被我军包围,但火力猛烈,谢晋元所在的第五军八十八师二六二旅坚守闸北重要据点八字桥,打退了日军多次进攻。该旅第五二四团团副负重伤后,谢晋元奉调补任该团团副,率部驻防北火车站、天通庵一带阵地。

谢继民:前十天是我们进攻,8月13日到8月23日。我们这些部队,将八字桥占领了,从八字桥过去,一个叫坟山是片开阔地,然后,进攻它的海军司令部。

8月15日,中国军队以八十七师在左,八十八师在右,向上海日军发动攻击,虽然我军在人数上占优,但敌人火力强劲,我军因增援部队没有到达,攻击受阻。8月23日,日军增援部队分别于吴淞、宝山、川沙口附近登陆,中国军队伤亡惨重。

9月10日,会战进入第二阶段,日军发动全面攻击,以主力指向罗店附近,参加淞沪会战的一名日本士兵荻岛静夫在日记中写到:“从昨天到今天,我在小宅和曹宅里检视了200多具尸体。请想象一下,这里发生过何等程度的激战!”淞沪会战“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惨烈程度,被国际媒体形容为“血肉磨坊”。到10月中旬,日军兵力已增至六个师团,并有大量的空军重炮战车支援,10月26日,日军占领大场、庙行,有对中国军队形成合围之势。

余子道:虽然我们全国人多,但我们火力不行,作战力不行,就是按照当时的火力、作战力来讲,日本的一个师团,中国起码要六个师,火力才能跟它相比。中国军队的士气,非常高涨。从人的士气、从人的数量,来同日本的火力进行较量。

一个团的兵力如何掩护数十万大军西撤?

1937年10月20日,日军大本营决定再自华北、朝鲜及日本本土抽调3个师团及两个联队编成第十军,增援淞沪地区作战。10月26日,中国军队退至苏州河南岸,战役进入第三阶段。此时,中国统帅部考虑,在苏州河北岸留一支部队坚守。为何做此部署呢?

谢继民:为了掩护撤退,它原来说是要留八十八师一个师,后来,孙元良师长他说留下来全部死光。一样死掉的话,都要牺牲的话,那么我们就少牺牲一点,最多一个团。

为了牺牲的留守

八十八师师长孙元良受统帅部命令,要选派一位坚定果敢的军官,率领一支小部队据守要点,担任掩护。并要求坚持一定时日,以争取即将召开的九国公约会议谴责日本侵略行径,同时期望引起国际舆论对中国抗战的关注、同情和声援。

谢继民:派我父亲,因为他是团副。至少你在这里要坚守一个礼拜,7天,能守多久就要守多久。

就是留下来的部队,全部要牺牲在这里。

1937年,在高层建筑不多的上海闸北区,这座6层的钢筋水泥建筑,占有首当其冲的位置。四行仓库和谢晋元的八百壮士被历史推向了前台。谢晋元曾在写给夫人信中说:“半壁江山,日遭蚕食,亡国灭种之祸,发之他人,操之在我,一不留心,子孙无噍类矣!为国杀敌,是革命军人之素志也。”“余一枪一弹誓与敌周旋到底,流最后一滴血,必向倭寇取相当代价。”

明知要去赴死,谢晋元如何说服手下将士?

10月26日,谢晋元临危受命,立即会同第一营营长杨瑞符少校,边打边撤,向四行仓库集中。由于之前的蕴藻浜区域的战斗过于惨烈,谢晋元部下的士兵已全部牺牲,此时已经是第五批补充兵员,多为湖北保安团的团员,年轻且无作战经验。明知要去赴死,谢晋元如何说服手下将士?

谢继民:我父亲先问大家这是什么地方?有人说这是四行仓库,有的人说这是八十八师的司令部,后来我父亲说不是。他说这不是四行仓库也不是什么八十八师的司令部,这是我们这400多人的坟墓。

有些人他一听到,都要死在这里,感觉到很突然,有的人哭啊什么的,后来我父亲就讲,我们这次因为时间仓促,没有跟弟兄们讲清楚,现在我跟杨营长跟你们讲清楚,我们这次接到的任务就是死守四行仓库,这个仓库就是我们的最后阵地,就是我们的坟墓,我们400多人,只要还有一个人活着,这个仓库就不能丢。他说我谢晋元也有父母,我也有妻儿、子女,我谢晋元跟你们坚守在这里,战斗在这里,牺牲在这里,我不会抛下你们自己偷偷地跑掉,我要跟你们一起来完成这个任务,把这个最后阵地坚守到底。

孤楼孤军四昼夜的殊死搏斗

四行仓库是一幢钢筋水泥结构的六层高楼,位于苏州河北岸虞洽卿路、老闸桥北端。仓库的西边和北边当时已被日军占领;仓库东面及隔苏州河相望的南边属于公共租界。它的建筑墙体很厚,易守难攻。

谢继民:主要战斗在西边跟北边,这里,它是小部队在这里偷袭,小部队在这里偷袭,几十个人,几十个人这么过来。我们很多时候从五楼的楼顶上用手榴弹,二楼三楼也是手榴弹,五楼,用迫击炮的炮弹,从上面扔下来。

日军不敢对四行仓库进行重火力攻击,因为四行仓库的东南角方向,一百米不到的位置,有两个巨大的煤气储蓄柜,如果引爆,那么大半个上海都会被炸掉,万一误炸租界也会引起国际争端。日军对其有所顾忌,不敢调派飞机重炮,只能用轻型炮火。

谢继民:从26日晚上3点,把部队全部集合完毕,从楼上楼下交叉火力什么,全部已经准备好了。

10月27日清晨,日军沿着苏州河边纵火,边搜索前进,四行仓库内的官兵一枪未发,直至下午2时,日军大部队才接近四行仓库,进入了射程,谢晋元一声令下,众枪齐发,当场击毙80多名日军。从这天起,这座孤楼内的孤军与日本人展开了4昼夜的殊死搏斗。日军虽出动火炮、战车,进行不分昼夜的攻击,但四行仓库内仍火力猛烈。众日军曾举起钢板冲至仓库门前,企图强行实施爆破。

全身捆满手榴弹跳到敌人队伍里的副班长

谢继民:其中有一个陈树生,副班长,他的位置就在五楼的窗口,他看到下面有这个情况以后,他就把身上跟手上都捆满了手榴弹以后,拉了导火索,他从五楼的窗口跳到敌人的队伍里面。因为顶上也是钢板,外面也是钢板,只有两头有这么一点空隙,他只有用身体从那个两头很小的空隙钻下去,钻到里面以后,所有手榴弹一起爆炸,他也牺牲了。

数万日本陆、海、空军围困 上海市唯一的一面国旗

一支孤军坚守闸北,与数倍于自己的日军艰苦作战,消息一时传遍整个上海。此时,战场已移向沪西,上海市区大部已趋于平静,许多市民涌向四行仓库附近,登高助威。在南岸观看战斗的市民中有一个女孩,名叫杨惠敏,是个童子军。

谢继民:隔着对面喊,她说我要过来,参加你们的战斗。因为一个女的声音,不需要她。前前后后一个多小时,她还是不走,她说你到底需要什么?后来我父亲就想,想了以后他说这样吧,你能不能想办法给我们送一面国旗来?

10月28日半夜,十八岁的杨惠敏冒着枪林弹雨冲进日军包围圈,钻进四行仓库,从湿透的衣服下取出了一面长达四米的青天白日满天红国旗。1937年10月29日,日军攻占上海的第三天,闸北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楼顶上飘起了中华民国国旗!上海市民于一片烟尘火海中,争睹巨幅青天白日国旗,迎风招展,无不喜极而泣,感奋万状。

当天出版的上海《申报》有这样的一篇特写:“天亮时分,国旗飘展,隔河民众经此地,纷纷脱帽鞠躬,感动落泪。”在沦陷的上海,在数万日本陆、海、空军围困中,升起上海市唯一的一面国旗的,就是谢晋元和他率领的名震天下的“八百壮士”。

余子道:第一,说明日军占领苏州河以北并说明不了一切,我还有部队在那边,给外国人看,给世界人看;第二,我们不会轻易放弃上海,我们会死守到底的。这就标志着这种政治的姿态。

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英国士兵把中国官兵当英雄

1937年11月8日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就拿谢晋元当封面人物,那报道写得充满英雄主义色彩,写什么?说:“坚守在四行仓库里的中国官兵,耀眼地出现在硝烟弥漫的上海。这是当年最为轰动的一次抵抗。”日本人发出最后通牒,说必须投降,不然就会被消灭。可是中国指挥官谢晋元上校在给上司孙将军的信中说:“死,没什么了不起!我们的生命不会白白牺牲!”10月30日凌晨,日军以汽油浇洒,到处纵火,使四行仓库成为一片火海;它们公然不顾国际公法,向中国守军阵地恶毒地发射毒瓦斯弹,致守军数人中毒受伤。日军攻不进仓库,向租界当局施压:如不将八百壮士撤到租界,扬言将不顾一切后果,采取极端手段对付中国守军。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害怕战事继续下去危及租界安全,遂各国使节团透过外交关系,正式提出照会,多次电请中国政府命令孤军撤出战斗。以免日军重炮射入公共租界,危及各国侨民。10月30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到:“为主帅者,爱惜所部与牺牲所部,皆有一定程度,令谢晋元死守闸北一隅,任务与目的已达,故令其为荣誉之撤退,不必再作无谓之牺牲矣。”美国《时代》周刊说:“奉命撤出的官兵,从四行仓库进入公共租界的英国区域。欢迎他们的是守卫租界的英国海军陆战队官兵。谢晋元最后一个撤离出来,他泪流满面。英国士兵把中国官兵当作英雄热烈欢迎。”

淞沪抗战粉碎“三个月灭亡中国”狂言

淞沪抗战历时3个多月,中国军队共投入70余个师70余万人的兵力,伤亡高达25万人,日军共投入12个师团及海空军、特种兵部队30余万人的兵力。日军在此役中共伤亡40672人。中国军队在淞沪战场拖住日军3个多月,战前,其“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言不攻自破。更重要的是,由淞沪会战开辟的第二战场,迫使日军主力分散展开,强迫其打一场消耗战。

余子道:上海是国际大都市,这里打仗,西方人很多人改变了看法,对吧?这个也很有作用,是在中国的国际地位上面,在国际外交这方面,形成了一些条件。

蒋百里先生在抗战爆发后曾说:“打不了,也要打;打败了就退,退了还打,5年、8年、10年总坚持打下去,不论打到什么田地,穷尽输光不要紧,千千万万就是不要向它妥协,最后,胜利定规是我们的!”

余子道:这个战争对于促使中国全民抗战起了一个非常强大的作用。中央军的精锐部队都调,直系部队都调动起来了。过去像广西军的桂军、四川军的川军、湖南军的湘军,云南部队的滇军,湖北的部队,安徽的部队,东北军的部队,西北军的部队,都开到了上海作战。这在中国史上是从来没见到过的。这种抗战的场面真的是可歌可泣。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