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十年的制造业景气周期,留下完整的产业链条,也留下巨大的产能。产能过剩成为中国经济顽疾。钢铁、铝产能严重过剩,原铝、粗钢的产能仍在增加,原铝产能竟然增长20%以上。中国的经济激励机制严重扭曲。
各企业之间同质竞争,中部、西部、东部地区都在竞争钢铁基地与化工基地,忠实践行“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的宗旨,沿海地区以建设PX等化工项目为荣。环绕中国沿海地区,形成重工业链式基地,从前门赶走一个项目,从后门放进数个项目。
GDP至上害人不浅。政府以GDP数据为最重要的考核指标,只讲产能,不讲成本、不讲销售,正所谓好钱我自赚之,成本后人再付。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招商到了白热化的地步,黄亚生教授认为,由于各地划地为牢,使中国资源配置时偏离了优势互补原则,各地政府形同独立王国,一再进行重复生产。
今天你炼钢赚钱、明天他立马建几个高炉;今天你靠有机蔬菜赚钱,明天他立马给自己的菜贴上有机蔬菜的标签;今天你建立批发市场赚钱,后天批发市场便如雨后春笋。是个城市就要建金融中心,汽配中心,甚至连旅游中心都拆了旧房建仿古建筑,像北京一样交通大堵塞,只顾扩大城市行政级别,忘记了自身的特点,忘记了什么叫做稀缺资源。
有意为之能造恶,无意为之也能造成糟糕的后果,政府不懂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太可怕。笔者有个朋友曾在某县养殖特色猪,有品牌、有技术要求、销路不错,当地政府爱护“子民”,下令全县推广此类猪种,结果可想而知,一哄而上品牌溢价丧失,没有监管以假乱真层出不穷,技术失控使品种劣化。我国的速生肉鸡是从国外引进的,富士苹果等是从国外引进的,国人以为省却育种节省了时间,不料关键时刻处处受制于人,本地品种大退化,甚至一些鸡种等彻底灭绝。
产能过剩与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关。在这方面有日本央行的前车之鉴,持续近二十年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方面使日元成为套利货币横行全球,另一方面使企业得到廉价的低息贷款,可以源源不断地制造出更多的商品,但企业的创新力、产品的受欢迎度没有像货币一样泛滥。结果就是产能过剩,创新产品奇缺,日本有一流的技术,却缺少一流的产品。
中国的大型企业可以长期得到平价贷款,甚至地方政府以发展当地经济为民为企业贷款背书。这不但引来了企业,也引来了骗子,盯着低息贷款进行货币套利的投机者络绎不绝。笔者多次说到过,实体经济虚拟化,在经济低迷的情况下,融资铁、融资铜、融资房产等层出不穷,他们对实业没有兴趣,感兴趣的是利用产品套利。在股票市场上,我们见识到担保额占其总资产80倍以上的企业,也见识过负债远超净资产的企业,如ST锌业。或许是实体难做,或许是虚拟厚利来得过于轻松,几乎所有的实体企业只要做到一定规模就会进入房地产领域,无论是雅戈尔还是格力。
低廉资金倾泄而下,某些受到特殊关注的企业或者行业无度发展,如光伏行业等,国内的制度未尝改革,依靠国际补贴与银行的厚爱,光伏行业多晶硅生产、组装成为披着高科技企业羊皮的一只饿狼,目前多晶硅行业举步维艰,正是传统制造行业在无度挥霍资金后的典型反应。国内消费不启动,国际消费已饱和,补贴制度不改进,创新机械来自于国外,对国内进行新能源炒作——低端产能过剩是正常的,不过剩才奇怪。不独光伏行业,目前得到大笔资金、风光并购的企业,未来前景莫测。
很幸运,最近对多晶硅的拯救并非一味强调向大型光伏企业注资,而是强调了分布式发电,意味着政府总算试图鼓励国人消费太阳能了;政府也强调了多晶硅组装等领域严重的产能过剩、意识到访行业缺乏核心创新能力。我相信,为了拯救这个行业,政府还会继续向大型企业注入廉价资金,但这次是“不得不”,与以往的“自愿”输送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政府将补贴给清洁能源,而非向特定企业注资。
在工业化初起阶段,政府厚爱企业以培育行业竞争力,以扶持初起的行业,情有可原。中国的机械工程行业就里培育之下的结果,但低端制造四面楚歌、产能多到恶性竞争、谁也难以存活时,这样粗糙的父爱必须进入制度校正期。
产能过剩是资源错配的结果,是消费与产品货不对板的结果,是贫富差距过大的结果。建立统一大市场,取消不恰当的补贴,建立公平的货币政策,培育国产品消费中坚力量中产收入阶层,就是从根本上拯救本国制造业,就是鼓励产业升级。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