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有“粉丝团”? 南巡4天 新华社表现罕见(图)

习近平有了“粉丝团”搞不清是官方或民间 / BBC 

美国《华盛顿邮报》周三(12日)报道说,最近国内颇受欢迎的新浪微博出现一个名为“学习粉丝团”的神秘帐户,在中共领导人习近平南巡过程中,他的每一步都被这个微博账户记录下来,而且披露的时间都比官方媒体快一步。

不仅如此,这一帐号还贴出了习近平及其家人早年的照片,并将这位中共最高领导人亲昵地称为“平平”,《华盛顿邮报》说,这一做法在中国是少见的。

报道说,早在习近平广东之行的消息被中央电视台报道之前,“学习粉丝团”就准确披露了习近平南巡的行程安排。

该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博主”在网上回答提问时说,自己是一名“草根网民”, 并说:“我是总书记的粉丝,我喜欢他、支持他。”

官方还是草民?

广州中山大学全媒体研究院张志安教授接受BBC中文网采访时说,这个帐号到底是民间草根身份,还是官方的身份,目前还难以确认。

张志安说,他曾经在微博上与“学习粉丝团”进行过互动。“这个帐号的维护人说他只是普通网友。但是据我自己观察,他的微博写作是比较专业。他的微博内容非常具体,实在,质朴。看上去,像是一位新闻记者的操作水平。”

张志安指出,“学习粉丝团”微博里有很多内容,其中包括习近平早年的照片,习近平视察深圳车队的照片。他发布的消息比一般传统媒体发布的速度还要快。因此,从信息质量和内容来分析,觉得他不是一个普通的网友。”

针对这一帐户,张志安最近在微博发布说,“这个‘学习粉丝团’很值得关注”。

他还让网友来猜这个帐号到底是谁在维护?并设定三个选项:1)草根网友;2)中办工作人员;3)新华社记者,或者还有其他身份。但是网友众说纷纭,没有定论。

舆论新战线

中国威廉亚洲官网 统计显示,中国微博用户总量约为3.27亿。有人评论说,今日中国已处于“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可能被关注”的时代。中国已经成为微博大国。

作为网路的新“宠儿”,微博已成为新型的信息传播手段,正以“碎片化”方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更多层面。同时,微博也是一把双刃剑,不断暴露出若干值得警惕的问题。微博向何处发展,成为关注的焦点。

与其前任相比,习近平在上台后显示了其对互联网强大力量的认识,尤其是影响力大而广的微博。此次“南巡”,习近平前往总部在深圳的网络生力军腾讯公司,并听公司老总介绍了微信等新一代通讯产品。

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共十八后,中国网络不断揭露官员的贪腐和违纪,其频率罕见。这或许意味着当局更有意识地通过网络或微博来服务于当前的政治考虑。

中山大学教授张志安说,中国官办媒体开始利用新媒体开始传播,并不是从习近平南巡开始。主流媒体,党报媒体,机关报媒体利用微博早就开始,而且在努力改变作风,体现亲民理念,赢得网友好评。

他指出,像《人民日报》这样官方媒体,在微博时代出现了一种“分裂”的状态。

“《人民日报》的体制版继续以宣传为本位,继续写八股文章,但是其微博却接近老百姓,接近网友,说一些人话,有更多亲和力,理念也和它宣传的理念不一样。单是从《人民日报》的微薄就能看出,官办的媒体在互联网时代,在媒体社会化时代,开始转变话语方式,进行新型的传播。这种宣传无疑将是更有效果。”

网络反腐

网络反腐成为时下中国网民的关注点,有网友戏称为“中纪委第二”。

有评论称,网上举报凭其速度快、影响大和低成本、低风险的优势,与中国高层反腐形成“化学效应”,大大促进了中国社会反腐的上下良性互动。

但是张志安说,令人感到忧虑的是,网络上的言论总体来说,还是不够理性,存在情感偏激和道德批判的情绪。这实际上不利于在中国构建一个理性,积极,稳健的公共舆论。

“当下应该规范微博的内容,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放开对传统媒体的管制。因为传统的媒体更具有专业人才,更能揭露事实真相,更能进行全面理性的报道。如果传统媒体处于管制当中,就无法构建构建一个理性,积极,稳健的公共舆论环境。”

他说,因为每当公共事件发生,如果微博总是第一拍,政府第二拍,再让主流媒体跟进第三拍,那么主流媒体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弱,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只能越来越小。传统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越来越差,政府的声誉也因此受到损害。

媒体改革

张志安具体分析中国微博现象时指出,“目前微博上的活跃现象不是管制放松带来的,而是因为技术突破导致的。微博上的活跃和传统媒体的沉闷,形成两级和话语的断裂。其实对中国未来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我们更期待传统主流媒体更能发挥对事实报道真相的作用。能够积极承担舆论平台功能。

习近平最近提出改进工作作风里面,就明确对新闻报道提出改革要求。他指出,有政治局干部出席的会议和活动应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和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而且应压缩报道的数量、字数和时长。

但是张志安对改革前景感到谨慎乐观,“我担心这种做法只是局限于少数最高领导人的个人作为,我还担心这种行为仅仅局限于十八大之后快速向公众释放积极信息的短暂努力。我在期待和观望这种做法是否能够上行下效。从中央复制,快速推广到各个省和基层。习近平提出改革新闻报道,能不能真正影响各省的党报。我担心,虽然上面有这种精神,但下面执行还会走样,不能改变党报的报道理念和报道方式。”

他说,自从习近平提出改进工作作风以来,并没有看到各省改变作风的迹象。

“我们只听到楼梯响,没见人下楼。各省的党报依然我行我素,依然和原来一样进行宣传报道。我希望这不是领导人的个人做秀和个别行为,希望能推广到各个省,能够更多推广,上行下效。把这种好作风,开风气之先的清风能够吹遍中国。”


习近平南巡4天 新华社罕见仅发2300字 / 南方日报 

近日新当选总书记的习近平首站广东考察引起外界关注,不过官媒一改以往的风格低调报导。习近平在广东考察四天,新华社共发2300字,《南方日报》称这是响应政治局的要求。但从回应的民意来看,意见还是很多。民众包括媒体人都认为别走极端、别拍马,首次地方考察,搞这么短根本不符合新闻规律,该长不长不该长又长,关键是看做了什么,怎么做。

12月11日晚,《南方日报》官方微博以题“习近平在广东考察4天新华社共发2300字”发一则消息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要求改进新闻报导,压缩报导的数量、字数、时长。10日,新华社发布“习近平在广东主持召开经济工作座谈会”998字。11日,新华社发布“习近平在粤考察”约1300字。昨晚新闻联播用了3分28秒,今天约5分钟。报导开头也不写天气了……

中共官媒低调报导这次习近平首次的地方考察,外界都关注到了这一现象,很多外媒都予以报导。但《南方日报》微博对此赞赏性的解释,大陆民众不少人并不认同,尤其是媒体人对此弊端进行阐述。北京媒体人青铜之路用四字评论:过犹不及。

中国青年报副总编杜涌涛回应表示,未必短了就一定好,关键是要尊重新闻规律,要以内容决定。小平南巡讲了上万字,谁会觉得长?此番新华社只发了2300字,实在觉得不解渴。上海市民“两根拐杖”也表示,问题是,当全国人民都想知道他说了些什么、甚至已经知道他讲了什么,所谓主流媒体集体失声,而后又吞吞吐吐,只能说还是在漠视新闻规律。

吉林长春一资深媒体人“红星闪放光芒”对此评论说,别走极端、别拍马,按正常规律该怎样就怎样。上面说往东,你不管三七二十一奔死了往东,说往西就没命的往西。还爱玩数字统计游戏,就像两会统计掌声,这本身就是奇怪的东西。

澳洲“华裔K2洞洞”认为,长、短、多、少有那么重要吗?关键看做了什么?怎么做?上海市民姚平也对此表示,我不赞同管控媒体,多报导还是少报导,应该是媒体自己决定,领导不应指手画脚。我就很关心习总考察,想多了解,不可以吗?上海司法所一位科员表示,字多字少无关紧要,能抓住关键才是王道。

安徽大学传播学院院长芮必峰披露,上一届中央政治局也有过类似改进新闻报导的要求,但好景不长,看这回的。广州的“我是2少”认为,这样做最大弊端就在此,不是说你改了还掉你,但不是你们觉得对的东西,然后就用行政手段下达命令而改,这和原来僵化的模式都是一个鸟样。甘肃的马小娟认为党国体制难免的。根本谈不上新闻专业主义。

就深圳交警对习近平此行冠为:求真务实,亲民爱民!深圳的“草长莺飞”回应说,搞笑,谁要他亲,谁要他爱,他只要老老实实干好自己的事就好了。福建的“小提琴同学”认为说,何时百姓才能真正的温饱,这比这样的行为艺术更能提升政府形象。也有陕西的民众表示,皇帝刚学会自己穿衣,于是人民惊唿春天到了。这些逐渐的转变值得鼓励,但小题大作难免有炒作嫌疑令人唏嘘,还什么样就什么样吧!期待发展,莫要愚民。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