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何时会好转?
维稳预期随着中共十八大的召开已彻底消散,中国股市犹如急救药药性刚过的病人一样瘫倒下来。面临市场供给压力增加、宏观基本面复苏势头微弱和企业盈利能力远未恢复等压力,中国股市重回弱势。
其实在维稳行情开始前,上述三个负面因素已被市场考虑,但随着投资者短期看涨情绪渐起、宏观基本面的复苏效应被放大,企业盈利和供给压力被有意无意地淡忘了。如今投资者要抛开短期事件性的情绪干扰,回到真实的市场环境中。在纠正过后,如何客观地对当前市场环境做出再评判?
假设在从现在到年底甚至到明年一季度,中国股市面临的经济和市场环境没有出现意外变化,那么判断股市走向,应倾向于对上述三个因素的变化进程进行分析。
因为维稳需求,中国股市当前短暂地进入了供给压力减轻的阶段,一方面是新股IPO的节奏明显放缓,甚至可以说是暂停,另一方面是创业板解禁潮被延后三个月至今年年底。新股IPO和创业板限售股解禁在十八大会议闭幕后,迟早会恢复到正常态势,而且市场预计恢复的时间不会太迟。这就引发了市场的担忧。如果IPO节奏恢复,对市场影响最剧烈的时刻应是恢复前后的几周内,一旦市场适应了这个节奏,尽管负面影响继续存在,但冲击性会趋于缓和。市场目前判断,IPO节奏恢复正常或在12月份,那么保守估计,市场适应该变化最早将在明年1月份,最晚可能要等到一季度晚些时候。
同样,短暂延期的创业板限售股解禁也将在年底或明年1月初恢复,若不继续延期解禁,则解禁抛售洪峰预计将在1月份出现。届时,创业板可能需要承受抛售压力,并对整个中国股市带来一定冲击,特别是高估值的中小盘股。这个负面因素的消化,预计也主要将在明年一季度完成。
换句话说,明年一季度早期将是中国股市面临供给压力的最关键时刻,这其中包含了市场预期的影响和预期兑现的实际影响。如果市场对预期提前反映得多些,则有助于市场尽早度过供给压力增加的阶段。与此同时,明年中国经济的宏观基本面,也可能要好于今年四季度。
中国经济在四季度开始企稳毋庸置疑,然而企稳后回升的势头可能会十分疲弱,这就意味着在微观层面上,暂时还看不到积极的企业盈利改善趋势。如果不看宏观数据,而是逐一看中观行业的情况,就会发现绝大部分行业都没有令人信服的向好趋势。有些行业的下游需求还未起来,有些行业需求改善但因行业产能或库存压力而盈利未见改善。或许,目前唯一值得放心的行业只有铁路基建,至少从铁路投融资数据上,它的改善是最为明显和最为强劲的。
企业盈利要出现更广泛和更明显的改善,或需要产能供给的进一步收缩,或需要需求的进一步扩张。在短短一两个月内,产能或供给大幅收缩的可能性不大,但需求确实有望进一步回升。
当前推动中国经济企稳的主要有两个方面──政府投资的加速和出口形势的好转。其中出口形势好转有季节性效应的可能,就目前外围经济的形势看,复苏势头很可能难以持续,而政府投资增长则有望出现一定的持续性。
以铁路基建领域为例,三季度末开始,铁路基建投资明显加速,但按照目前的进展,基本是完不成全年投资计划的。此外,明年的铁路投资规模计划比今年还有适当的增长,而且还要建立在资金有保障的基础上。这就意味著有相当一部分年内计划的铁路投资要推到明年,而且明年总体的铁路投资速度会高于今年,明年一季度的环比数据也可能会好于今年四季度。
铁路基建只是政府投资领域之一,在稳增长政策效果显现和社会融资规模不断增长的前提下,其持续性并非不可实现。安信证券判断,宏观经济改善的势头有望持续两个季度。中信建投则认为,中国经济的第二库存周期已经到来,且已经不可逆转。
中国宏观经济改善有望持续的可能性在增加,此外,每年一季度都将有季节性带来的正面影响,所以明年一季度企业盈利不但可能受益于宏观经济回暖的时间积累,还可能受益于回暖力度的逐步增加。
总体来看,今年年末中国股市还需要面临较多考验,而主导市场表现的负面因素的改善预计将要等到明年一季度。如果市场提前预期到这一点,可能令A股回暖加快,但供给压力需要在IPO恢复正常和创业板限售股解禁高峰出现后切切实实地消化。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