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位高官任内死亡 新高危行业?(图)


《晚年周恩来》的作者高文谦( 资料照)

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旗下的人民网刊登题为《干部人事解读:多位高官任内逝世引发关注》的文章。这篇求关注的文章显然引起了关注。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主任分析师单学刚10月16日发文,列出一个长达36名官员的死亡名单,称这是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以来在任期内因病逝世或因事故不幸遇难的党政军企领导干部。他们多是50多岁,60出头的年纪,最年轻的一位仅49岁。文章说,这些领导干部的“早逝令人惋惜,也让人再度把视线转到党政机关领导的健康问题。”

这篇求关注的文章求仁得仁,数家媒体转载此文,多位网友发帖评论。

除了个别网友对高官早逝表示“悲哀”、“领导太操劳了”之外,几乎没有网民关注文中提到的这些任内逝世的官员给各个省市做出的贡献以及他们的去世给各个行业造成的“重大损失”,更多的则是揣测官员的死因到底属“正常死亡”还是“非正常死亡”。

英年早逝VS非正常死亡

网友“心遥”说:“没做上大官的时候着急,当上了大官压力就大,送礼的不收,你装,收了又怕哪天暴露,你说做官容易吗,压力过大的就英年早逝了。”

网友“山花”说:“有些官员,大吃大喝导致高血压、高血脂,收受贿赂提心吊胆导致冠心病,才成了任内死亡。”

网民“伟自由毛毛188”说:“多位高官任内逝世引发关注,最年轻者不足50岁:这不足为奇,其原因很好解释:‘公款吃喝撑死的,夜间风流累死的,黑心钱拿了太多阎王爷收去的,为官不正该死的,骑在民众头上作威作福作死的,总之该死!’”

网民敬你不容易

《晚年周恩来》的作者高文谦一直关注中国官场。他认为,网民几乎一面倒地对高官的任内去世不抱同情,反而冷嘲热讽,反映了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官民对立尖锐和官场隘败黑暗的问题。

高文谦说,毛时代的政治尽避黑暗,但官员畏于毛的威力,收敛行为。邓小平时代,中国在镇压六四后意识形态破产,很多官员除了金钱不再信仰任何主义。到了江泽民、胡锦涛时代,官员这个行业已民心丧尽,威信荡然无存。他认为,前不久坠落的中国高官薄熙来就是他们中的典型。

高文谦说:“薄熙来表面上是唱红歌,实际上以红掩黑,行事没有任何底线。官员的高危死亡跟整个官场的腐败堕落、病入膏肓的大背景是连在一块的。”

拿什么拯救你,中国高官?

广州中山大学教授艾晓明以学者的严谨对人民网的有关报道提出质疑。她对美国之音说,这篇文章提出的问题与人们的常识不符。众所周知,中国官员的职位越高,他们享有的待遇越好、福利范围越广。

艾晓明说:“在这种情况下,还出现高官高死亡率的情况,就向全社会敲了一个警钟,我们的权力是不是放在了健康极其脆弱的人的身上?这个国家在一群极不健康的人的管理下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

艾晓明认为,人民网此文作者希望传递的信息表达不明。她说:他是想说高官的药费报销少了?待遇不够好?还是想说高官的工作时间长了?她质问此文的作者,到底还想要人民拿出什么东西来保障高官们的生命与健康?

到底谁是英年早逝人群?

中国网民在人民网的跟帖中也在质疑文章作者此文的目的,并质问为什么不去关注更应该关注的人群。

网友“愤怒的小松”说:“这叫什么狗屁新闻啊?今年以来,任内非正常死亡的还有,勤劳朴素的环卫工人,朝不保夕的煤矿工人,呕心沥血的人民教师,汗滴下土的农民兄弟,建筑工地的土木瓦匠,保钓先锋的渔民大叔。他们最年轻的不足二十岁。”

网友“明月清风”则在跟帖中细数从事义务教育的英年早逝人群:

“义务教育的很多老师没有超过50岁就死亡了,却很少有人关注。我记得的其中一位(曹忠林)在边远山区工作了两年就死了,年仅22岁。还有一个在学校突发心脏病死亡,(朱仁江)年纪不到40岁。去年一个朱启华46岁死在单位上,李金明死亡51岁。朱书友死亡50多一点,仅一个镇统计。”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黄菊据信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任期内死亡的职位最高的中共领导人。黄菊于2007年6月病逝北京。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