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地处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接处,是地震多发区域。在2011年2月22日,一场里氏6.3级地震使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基督城)遭受重创。
上图所示:地震前的基督城景象。基督城位于新西兰南岛东岸,又名“花园之城”,是新西兰第三大城市,也是新西兰南岛最大的城市。基督城人口大约33万人。基督城的建筑风格充满着浓厚的英伦气息
贯穿基督城的美丽的雅芬河。
地震后的基督城景象。现在,基督城在重建中,,。
次地震演习时间仅有10秒钟。演习内容包括三个要点:“匍匐”;“隐蔽”和“固定”。即民众在听到警报后要立即匍匐在地;藏到桌子等遮蔽物底下;牢牢固定住自己,,直至地震结束。
演习开始前,老师们在教授给孩子们地震发生时自我保护的方法。
演习开始了,,, !
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也参见了这次地震演习。
不仅仅是学校,医院和各级单位也都参加了这次地震演习活动,,。
瞧,养老院的老人们,也参加了这次地震演习。
演习结束后,“藏在”桌子底下的美女们个个展露出了笑容,,
在新西兰生活的这几年里,我历经了数次了几次和地震的亲密接触。嗯,一次清晰的记忆是:凌晨时分,在剧烈的摇晃中被惊醒, 再一次,就是去年的圣诞节前夕,傍晚时分,我忽然听见一种怪声:“轰隆,轰隆,,由远及近,由小而大,传入耳膜,起初,我认为是一辆大型‘工程车’通过我家门前? 正要起身观看,忽然,一阵激烈的摇晃令我几乎站立不稳,接着,我看到天花板,外加整个房子都在摇晃,,事后才得知:那次地震竟然高达5.7级。
不过,我发现:即使在新西兰地震频发,但是,在这里,99%的民众对于地震的发生都能够坦然面对。嗯,之所以这样的局面,除了政府经常对民众进行“防灾教育”之外,还有即是:新西兰政府建立了一系列的“灾害防御体系和保障制度”。例如,按照新西兰的《建筑法》规定:如果,建筑物没有达到法律规定的标准,将一路追究建筑商、设计师、政府审查人员等所有涉及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再者,即是新西兰的地震保险制度,话说,新西兰的“地震保险制度”被誉为:全球运作最成功的灾害保险制度之一。其主要特点是:国家以法律形式建立符合本国国情的多渠道巨灾风险分散体系。这个体系的基本运行机制是:一旦灾害发生,“地震委员会”负责法定保险的损失赔偿;“保险公司”则依据保险合同负责超出法定保险责任部分的损失赔偿;而“保险协会”则负责启动应急计划。
即使新西兰座落在地震多发地带,但是,在这里,古屋依然不塌,参天大树呢?嗯,依然不倒!
来源: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