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非淘金 中国个体商人不太受欢迎(图)


图为9月18日拍到的一名马拉维商贩在一家中国人开的店铺外兜售食品。REUTERS/Ed Cropley

马拉维这个非洲东南部国家称自己为“非洲温暖之心”,并对他们友善的名声非常骄傲。但在Jaffa Shaibu这个32岁的萨利马服装市场商人看来,则不那麽欢迎来自中国的贸易商们,後者在最近四年中不断涌入当地。

“如果照现在这个样子下去,总有一天会与他们发生争执,总有一天会有流血冲突”,Shaibu称。

萨利马(Salima)是一个临近马拉维胡、有着4万人口的小镇,如非洲大陆其他地区一样,这里的人们对中国商人也有着相似的不满。Shaibu和他的同事认为,中国商人们有更好的进货渠道来低价进口服装、鞋、电子产品等,也有更强的经济实力以使自己保持低利润。

这种不满部分反映出中国在非洲地区的外交和商业影响力在不断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了反作用。

从很多方面上来看,中非关系正处於最紧密的时期。在过去三年中,双边贸易额从2009年的910亿美元几乎翻番至2011年的1660亿美元。今年七月,中国政府决定在今後的三年向非洲提供200亿美元的优惠贷款。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表示,中国将永远是非洲国家的“好朋友、好夥伴、好兄弟”。

但是越来越多的非洲人们则不那麽热情。

去年11月,南非发生针对中国人房屋的纵火事件,四名中国人被烧死;今年8月,由於劳资纠纷,赞比亚矿工爆发冲突,矿工将矿车撞向一名中国经理致其死亡;在加纳,几名持武器的中国方面的非正式工作人员与当地青年发生冲突,引发政府镇压;几个星期前,安哥拉引渡了37名中国籍嫌犯,据新华社报导,这37人涉嫌组成犯罪团伙针对当地中国公民进行抢劫、绑架、敲诈勒索等,对受害人施以汽油烧身、活埋等残酷行径。

从西部的塞内加尔到东部的肯尼亚,非洲的贸易者们纷纷表现出不满,在他们看来,随着投资大潮而涌入非洲的中国个体商人们是在进行不公平竞争。

这些负面效应也影响了马拉维部分地区。今年六月,这个有着1300万人口国家的北部城镇卡龙加(Karonga)爆发反华示威,致使政府重新启用了一部已经作废了几十年的法律,规定外国零售商们只限活动于大城市中。

但该国政府目前并没有严格执行这一法律。在萨利马的主干道上有近200米长的商店街,其中有9家是中国人开的。当地政府限这些商铺於7月底之前搬离,然而这些中国商人认为该国政府不会做出任何不利於中国的举动,哪怕仅与中国有一点点关系,所以仍旧照常营业。

萨利马商人Noel Zenengeya称,“政府的反应太慢了,如果他们不做出任何举措,那麽我们将自己采取行动抗争。”

中国驻马拉维大使馆并不反对马拉维限制外国商人活动地域的新法令。大使潘和钧并呼吁当地商人搬迁至指定地点。

在过去的五年中,非洲国家平均的经济增长率达到5%,据世界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今年全球十个增长最快的经济体有五个是非洲国家,其中包括塞拉利昂、尼日尔、安哥拉、利比里亚和加纳。

然而当地人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仍然保持在低水平,这决定了当地人的购买习惯。香烟贩在公共汽车站叫卖是非洲大陆上很常见的景象,而很多人一次只能负担得起一支香烟。衣物、鞋帽等用品也是这样,不论质量怎样,当地民众更多地选择便宜的中国商品,而不是本地产品。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