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高官下基层,海外舆论推着走
9月12日,当海外各种议论猜测不断的时候,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到《中国监察》杂志社、中国纪检监察报社等视察,中央电视台作了公开报道,终于,有关他被车祸暗杀的谣言不攻自破。那么,他为什么要去中国方正出版社和中央纪委电化教育中心进行调研呢?原来,嘴上讲不在乎别人说三道四,行动上却被海外舆论推着走,而言论又呈现两极,难免谣言满天飞,舌尖跑火车,所以,他们为了灭火,有时自相矛盾,无所适从,这是近日中南海官员政治动向的一大看点,不论是江泽民,还是胡温,不论是周永康,还是李长春,都是如此,不过仔细地静心地想一想,就能悟出一点道理。
9月3日,海外一家媒体爆料说,周永康一再声称谷开来没杀人,于是,他就去了安徽合肥参观了曾审判过谷开来的中级人民法院,还讲了一番类似温总的承诺,即经得起历史检验什么的;这言行与以前周对薄熙来的鼎力支持有些不一致,表明他已成了少数派,不过要退下了,他既不敢有什么抵抗的举动,也大概不会被牵连整肃;他是在向外界表明,我也是赞成审判谷开来的;同样地,9月6日至7日,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国家预防腐败局局长马馼去沈阳调研。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王俊莲,市委书记曾维,市长陈海波,市纪委书记徐兴华陪同调研。这些随行人员的阵容表明,针对海外舆论关于“王珉重拳出击”的报道,中纪委要显示的是,力阻薄熙来,审判王立军不是出于派别斗争,并非王珉一人心血来潮所为,而是集体研究的决策,也是廉政建设和依法治国的需要。
据新华网辽宁频道9月8日报道,全国公安厅局长座谈会7日在辽宁省大连市召开,周永康做了批示,孟建柱去讲了话,虽然官方审查后发表的新闻稿一点重要信息没透露,但显然此次会议与薄熙来案有关,如果要在党纪国法上公正处理薄熙来,必得把设在大连的专案组工作做实,而大连及辽宁是薄谷贪腐杀人集团的大本营,涉案调查的人很多,有官员也有企业家,还有不少的公共情人,所以,难免人心动荡而“跑路”,这就可能影响大局稳定,这就是为什么马馼,孟建柱结伴下基层的原因。至于公安部部长孟建柱7日在大连观摩全国公安特警2012红蓝对抗比武总决赛,是因为中南海的官员们担忧薄熙来势力的拼死抵抗。
其实,正如去年薄熙来操控媒体虚构了自己的领袖形象一样,现在,他的死党为了挽救他而夸大了他的影响力,笔者对大连民情有数十年的阅历,可以肯定地说,只要媒体变得开放透明,“薄骗子”在大连贪腐枉法的事实就会实实在在地浮现,没人会跟着他去造反。
舆论的作用对其他官员的言行也起到了推力,还有更多的例证,比如,海外有关李长春与薄熙来案有牵连,他的兄长李某某与某大连老板有权钱交易的报道,于是,李长春破例去看汪洋推荐的文艺演出,大概入常后的汪洋可能取代贺国强,李想在感情投资方面打个提前量,或者向外界表明,他也靠近党内改革派,你汪洋可别整肃我;反过来,海外舆论鼓吹汪洋有意政改,这不光把党内保守派吓坏了,也使汪洋自己乱了方寸,尤其是部队里的太子党实权派人物躁动不安,于是,汪洋立即在9月4日去访问革命圣地延安,不仅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和杨家岭、枣园革命旧址,而且还参观了八一敬老院,为老红军、老八路送上慰问金,汪洋十分动情地说, 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老革命抛头颅、洒热血,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吃水不忘挖井人,作为中国最早实行改革开放的广东省的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老革命们的功绩。我们将怀着感恩之心,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使老革命们为之奋斗的理想早日实现。
明显地,汪洋要通过参观延安革命圣地的办法表示,你们别说我右啊,要是我上去了,毛泽东画像不会从天安门城楼上摘下来,毛新宇还是受热捧;与此有点类似,江泽民住在301医院治病,处于病危之中,就通过在香港和美国注册的某一个惯于溜须拍马的出版社,编造了有关江泽民不在乎亚视提前报死的消息,它不外乎想赚点中共统 战的小钱而已;而另一则有关朱熔基文集出版的短讯,则是显示了元老们支持新的领导班子,即使江泽民闭了眼,中南海一样照常工作。这正好透露了江泽民不久于人世的消息。
近日,由于习近平十几天没露面,各种版本的故事竟相出笼,针对海外舆论的消息,鳯凰网补发了他在中央党校讲话的全文,但时间还是9月1日,并无新意。正如当初为薄熙来擦皮鞋而被胡锦涛踢了一脚,刘长乐又帮了倒忙。许多媒体打电话问我,习近平在哪,好像我有内部消息似的,其实,我不过是坐井观天瞎议论而已,我也挺关心习近平的,不过我希望中国不要内乱,也不要卷入战争,在政改方面更不要只说不做,管你胡温,还是习李,管你共产党,还是国民党,谁顺应历史潮流前进,我就表扬谁,哪怕前进一厘米,我也肯定,反之我就批评他,批评错了我就重新批评。因此,我奉劝中南海领导人别像算盘 珠子,被海外舆论拨着走,拨一下动一动,而应当主动地大步地走在时代的前面,像蒋经国那样,而且要通过媒体及时展示自己的脚步,而不是像贺国强这样,利用 《中国监察》杂志辟谣,辟了一次,下次怎么办?
2012年9月12日于多伦多大学梅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