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经济增速下滑 股市仍有调整压力
尽管欧元区经济在第二季持续下滑,但是欧央行仍然宣布维持利率不变,加上迟迟未能兑现的美国三次量化宽松(QE3)政策和亚太国家经济增速的回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投资者的风险厌恶情绪不断加强,导致以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为主的避险工具受到追捧,大宗商品市场继续震荡整理。
关于美国是否推出QE3政策的问题,中国资产管理研究院院长杨宏森博士认为:“对美国经济而言,美联储推出量化宽松,是在其传统货币政策工具无能为力的情况下不得已而选择的措施(也正因为如此,量化宽松等被称为非传统货币政策或非标准货币政策),其主要目的是稳定市场情绪,从而降低失业率。而当前的经济环境下,稳定市场情绪没什么必要,即使有,也应是在欧洲,而不是在美国。美国长期利率已经处于历史底部,根本没有必要再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降低融资成本和鼓励投资。退一步讲,即使采取措施降低长期利率,那么采用扭动操作的效果要比QE3好,对未来的通胀影响也要小得多;现在美国越来越呈现出结构性失业的特征,周期性特征越来越小,因此仅仅依靠宽松货币政策难以有效降低失业率;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伯南克还是德拉吉,都只是把量化宽松视为短期的临时性政策,都认为在必要的时候应放弃使用。况且使用量化宽松,对于美联储而言存在着较大的声誉风险,已遭到巴西在内的其他国家强烈反对,美国国内共和党人士以及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也指责美联储过度干预经济,有被政治操纵的嫌疑。因此美国并不需要QE3,目前存在的问题也并非QE3所能解决的。”
高盛在本周四下调了对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理由是中国近期公布的重要经济数据下滑,全球经济环境的恶化使中国的出口意外低迷,很显然,中国经济正在遭遇硬着陆。
对此杨宏森博士表示,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GDP)增速只有达到6%-7%才能避免动荡,但根据计算,第二季度中国经济按年率仅增长1%。现在中国已很难掀起另一股银行信贷投放的热潮。中国目前的利率水平已经让借款人不堪重负,而围绕经济前景的担忧引发的资本外流,使得银行很难吸引到存款用于放贷。如果形势依旧如此发展,未来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速将会下降,为拯救自身,中国开始调整政策,但实际上却是大同小异——更加注重通过投资来带动增长,以及加大对基础设施和工业出口的投入。随之而来的结果是,中国成为有史以来经济失衡最严重的大型经济体之一。中国的投资支出占GDP的比例,甚至超过了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和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这种情况分别在各自年代导致美国和日本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
在巨大的商品库存和地产泡沫的压力下,中国经济正迅速放缓。如果决策者选择激进地实施宽松政策以刺激经济的话,可能会引发货币进一步走软,加剧资本外流。而如果不作为的话,则可能会导致经济下滑,并导致更大范围的信心滑坡,这一后果更具破坏性,周五中国股市与螺纹钢的反弹,我们看作是短期的市场行为,凭“发改委的项目批准”这一因素实际上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因为中国银行体系对实体经济和企业的刮利行为是实实在在无法改变的。当实体经济出现问题的时候,短期反弹修正过后改变不了股市下跌的命运。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