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股IPO的管理关键要靠制度建设的完善,而不能人为地想停就停,想发就发。
最近,关于IPO发行该不该暂停、停了能不能救市的讨论甚嚣尘上。自8月1日以来,无一家首发申请企业上会,而证监会网站的预披露企业也在7月16日之后再无更新,这被认为是中国证券历史上的第八次“空窗期”。
虽然证监会副主席姚刚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证券市场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证监会并不能左右股票指数的变化,不能靠停发新股来“救市”。但是,目前IPO放缓却成为事实。
新金融记者认为,新股发行暂停治标不治本,并不能解决“救市”问题。从市场表现的结果来看,此次IPO暂停也未能缓解股市的下跌行情,主要是因为中国股市缺少“垃圾箱”和发行管理的制度化。新股IPO的管理关键要靠制度建设的完善,而不能人为地想停就停、想发就发。
从A股发展历程来看,每当股市表现连续下挫、市场信心低迷的时候,停发新股都会被当做一剂救市良药被投资者所惦记。虽然暂缓IPO也许不是有效的治本之策,但是新股IPO乃是股市信心的“晴雨表”。
在我国股市既往的历史上7次暂停新股发行,3涨4跌。有人以此统计数据为依据,称暂停新股发行与“救市”无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325点、998点和1664点等历史大底的形成,曾经都伴随着IPO的暂停,也与随之而来的相应阶段改革难解难分。1994年8月停发新股半年,大盘一个半月涨2倍;2005年5月至2006年6月停发新股,催生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牛市,两年半涨5倍;而2008年1664点的大反弹行情,也是2008年9月停发新股后形成的,其间大盘一年翻一番。
今天,人们之所以再度强烈呼吁IPO暂停,谋求的并不是一种行政干预下市场环境非实质性的暂时改善,而是对更为坚定和彻底的市场改革的热切期待。
有人说IPO暂缓在客观上与目前半年报周期有关,很多公司都在补充半年报,待半年报补充完整后,这些公司将会陆续进行预披露、上会以及新股发行;也有人说,这是监管层加大审核力度所致,因为5月、6月、7月的新股过会率分别为80.9%、76.9%和72%,呈日益从严趋势;还有人指出,这是监管层面对低迷 市道,有意无意地放慢节奏,以利股市回稳。
尽管记者也赞同暂停新股IPO不是救市之绝招,依靠放缓IPO来救股市还只是权宜之计, 并没走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怪圈。但近年来,股市下跌的原因与IPO扩容的确存在着直接的联系。此前,股市表现同经济形势背道而驰的原因之一就是扩容过 猛,供求关系失衡。所以,对新股发行速度应该有明确的制度约束。
从最近五年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来看,可以称得上是“大跃进的五年”。在这五年中,证券市场不但推出了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而且还在召唤国际板的“出生”,而B股却沦落到失去融资和投资功能的地步。有统计数据显 示,近几年来A股IPO数量和规模屡占全球首位,但是,连续三年来A股跌幅居全球主要资本市场首位。一些股民笑称,A股是“越生越穷”。
2012年以来,截至目前A股已经通过发审的“准上市公司”共计115家,它们一共计划募集资金702亿元,其中计划募集资金规模在10亿元以上的就有9家。此外,尚有超过700家企业正在排队上会,过量融资已经成为A股难以承受之重。
在经济下滑的背景下,股市作为资源配置的工具,更应该把资源配置给最有需要的优质企业。从供求关系的角度看,如果此时大量发行新股,无疑是对市场“抽血”,对市场造成冲击,打击投资者信心,任何股市都“扛不住”下跌的压力,市场传言的“政策底”、“养老底”、“钻石底”纷纷被跌穿。即使在此次IPO“断档”后,大盘表现也并未出现像投资者所期待那样的立竿见影的“救市”效果。
如果证券市场实行的是注册制,可以不控制发行量。但是,通过核准制上市的公司,从出生起就盖着“国家信用”的章。所以,国家对新股的发行管理不仅要严格控制发行速度,还应该建立完整的制度约束机制。
独立经济学家金岩石也曾表示,中国股市在新股发行速度方面,应该按时间约定窗口,实行按每月新股发行数量固定的“窗口制”。例如,规定每月上市公司只能有5-10家,证监会通过对提交申请的拟上市公司进行评判、考核,择优录取,而不是不限数量地“敞开随便发”,甚至出现一周有十几家公司上会的情况,这是明显的政策不成熟。
另外,还可以限定在哪些市场条件下应该降低新股发行速度,调降发行数量或者停发新股。只有制度合理,才能保证公平、公正。一切都应该通过程式化的制度来保证执行,而不是无休止地讨论和人为干预。
此外,与发行管理相对应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股市“垃圾箱”建设的制度化。所谓股市“垃圾箱”制度,就是指不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的退市过程。现在的中国股市就像一个在不断进食变胖的人,但是几乎没有消化和代谢功能,一直处于“便秘”的状态。
关于这个“垃圾箱”制度,发达国家早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例如美国股市采用了财务退市标准和市场化退市标准。资料显示,2001年纽交所上市公司有3400多家,而现在却只有2800多家,其数量在不断地合并、兼并和自动退市中减少。很多市场人士说美国资本市场发达,有40000多家公司,其中38000家在“垃圾箱”里,不管原来是纽交所的“贵族”,美国交易所的“中产”,还是纳斯达克市场的“无产”,只要触犯了退市规定的相应条件,就自动进入到退市流程中。据金岩石介绍,以财务退市标准为例,这个流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如果公司第一个阶段财务报表不达标,代码旁边会被加一个 E(extension),可以有90天延期;如果第二个阶段还未达标,E就会变成C(conditionallisting),实行有条件挂牌;如果第三个阶段仍未达标,C就会变成了D(delisting),直接进入退市程序,30天内结束。
中国也应该早日给上市公司设定明确的退市指标,不管原来身价多高,只要触及到程序性退市的指标,就自动进入退市程序。如果公司业绩不能在限定时间内出现好转,就该直接退市,让投资人真正意识到这个市场容不得垃圾。
据记者了解,8月17日,为期一个月的首次公开发行(IPO)预披露“空窗期”有了新的动向。虽然至今未有新增企业进入预披露状态,却有两家已披露的企业——重庆燃气和广东台城制药补充更新了材料。但是,这是否意味着此次IPO“空窗期”的结束还尚未可知。
新股发行改革终究是一个难以穷尽的话题,监管部门所要做的,就是通过科学的制度建设寻找到合理的利益平衡点,从而切实遏制IPO的非理性冲动,推动一二级市场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