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

在当今社会,由于激烈的生存竞争,大多数家庭中的父亲忙于工作,在职场上全力打拼,照顾家庭和教育孩子的重任落在了母亲一个人的肩上,致使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逐渐被弱化,甚至渐渐淡出,出现了“亲情关系向母性群体倾斜”的现象。这不仅有碍于良好家庭关系的建立,更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因而,近几年来,在家庭教育研究领域,“父性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父性教育即对孩子提供充满父亲角色特性的教育,由父亲来实施体现父亲人格特征的家庭教育。专家呼吁,父性教育和母性教育结合起来的教育才是完整的家庭教育。

不可缺失的父爱

父亲在孩子眼里代表着无穷的力量与强大的依靠。父亲角色的弱化和缺失,或多或少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如果父亲淡出对子女成长的关心和指导,不注意学习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知识,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甚至是危害极大的。

田梅,母亲,32岁,女儿6岁

孩子5岁那年,孩子的爸爸被派到外地去工作,一去就是3年。开始我没有太在意:爸爸不在对孩子会有什么影响。有一次,我家请了个木工师傅做家具。一向不同陌生男子说话的女儿却缠着这位木工师傅说个没完,还可怜兮兮地对人家说:“你抱抱我好吗?”我感到十分纳闷。待木工师傅走后,我问女儿为什么跟这位叔叔这样亲近?女儿歪着头说:“我觉得他长得像爸爸。”女儿是如此需要父爱。从那以后,丈夫写信时也给女儿单独写上几句,让女儿感受到父亲对她的关怀。可是我知道,父亲的关爱又岂是几封书信能替代的?

鄂玉芬,母亲,45岁,双胞胎儿子22岁

我29岁时爱人因车祸去世,一直没有再找,我一个人把两个孩子拉扯大。由于家里没有男人,我凡事都谨小慎微,从不让孩子抛头露面,唯恐惹是生非。忙于工作的我也很少带孩子出去玩。两个孩子几乎都是在我的翅膀下搂着、护着长大的。结果由于从小缺乏父爱,也缺乏男人勇敢、刚毅、豁达性格的感染,这两个孩子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女性化的特点:胆小怕事,见到生人就躲,上课从不敢发言,也从不愿独立外出办事儿。现在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交友、择业都成了问题。看来,在没有父亲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确实容易造成不可弥补的性格缺憾。

谷琴,母亲,35岁,儿子11岁

我儿子最近出现了很多问题:学习不够用功,成绩中等,对父母越来越没有礼貌,很少主动叫爸爸、妈妈,很少说话。我带他去看心理医生。他跟心理医生说了很多很多。后来心理医生解释说,问题主要出在孩子爸爸的身上。孩子说,在学校常有同学欺负他,他不知该怎么办。这种时候我怕孩子出事,往往让他忍耐。孩子很想听爸爸怎么说,可孩子他爸从来没有耐心地听孩子讲学校里的事儿。孩子还说我经常给他增加作业,强迫他做好多数学题和作文。并说:“如果是爸爸辅导我,学习效果会更好,可是他总说工作忙,总加班。是不是他很笨,工作效率不高?星期天他也不领我出去玩儿,晚上他总是在电脑前工作。是不是电脑是他的儿子?工作比儿子更重要吗?我对爸妈有意见,他们又不爱听我说话,还让我叫他们。我才不叫呢!”心理医生对我说:“父亲是成人社会的典范,是孩子学习的榜样。所以父亲不仅仅要给予孩子物质生活的保障,更要给予孩子宝贵的精神财富。”——田淑琴

父亲带孩子的好处

一、父亲是孩子最重要的游戏伙伴,也是儿童积极情感的满足者。父亲会更多地与孩子玩兴奋、刺激、变化多样的游戏,而不像母亲那样与孩子做一些传统、安静、缺少变化的游戏。所以,孩子更喜欢与父亲玩。研究表明,有自由选择游戏对象时,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孩子把父亲作为第一游戏伙伴来选择。

二、父爱有助于儿童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一般来说,父亲通常具有独立、自信、自主、坚毅、勇敢、果断、坚强、敢于冒险、勇于克服困难、富有进取心、合作、热情、外向、开朗、大方、宽厚等个性特征。孩子在与父亲的不断交往中,一方面潜移默化地感受着父爱,模仿、学习父亲的言谈举止;另一方面,父亲也自觉不自觉地要求孩子具有以上个性特征,尤其是对男孩要求更为严格。

三、正常的父爱能促进儿童扮演好自己的性别角色。男孩能模仿、学习男子汉的“阳刚之气”,从而形成良好的角色心理认同。如果男孩缺乏“父爱”或与父亲交往过少,容易导致“女性化”倾向。对女孩来说,通过对父母性格特征的识别,会更加强化自己的性别意识,掌握性别角色标准。国外一些研究发现,在随单亲母亲长大的女孩中,成年后往往拒绝做母亲或妻子,在取得满意的两性关系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四、父爱更易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观察和研究证明,母爱与父爱对儿童的智力影响是有差异的。孩子从母亲那里可以更多地接受语言、日常生活知识、物品用途、玩具的一般使用方法和艺术性等方面的知识。而父亲会给予孩子更丰富、更广阔的知识。父亲通过与孩子共同操作、探索多种形式的活动、游戏,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促进孩子求知欲、好奇心的发展。一项追踪研究发现,凡与父亲在一起交往机会多的儿童,其智力水平更高,尤其男孩更是如此。由此可见,“亲情关系向母性群体倾斜”是一种不利于儿童健康发展的现象,应引起我们家长的警惕。父亲不要轻易放弃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多给孩子一些父爱。当然,对于单亲家庭来说,应尽可能地消除“没有父亲”对孩子的不利影响,母亲尽可能地要“母代父职”,与孩子多做一些男性常做的活动。但最重要的还是要请家庭中的其他男子,如爷爷、叔叔、外公或舅舅等尽一份“男子影响”的责任,给孩子一些“父爱”,防止教育可能出现的片面性。 ——张国玉

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父亲意识到了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与母亲同等重要、不可取代的重要性,从而积极地参与到家庭教育中来,用自己在人格品质、社会阅历等方面的优势对孩子的成长施加积极的影响,把母亲生活领域之外的东西尽可能地展示在孩子面前,并成为孩子探索新领域的向导和力量源泉。

刘玉彬,父亲,40岁,北京,女儿14岁

女儿一晃已经长成个像模像样的大姑娘了。小时候女儿依恋妈妈,和她妈比和我亲,可近来情形却不一样了,女儿和我格外亲热起来。学校有大事小情愿意让我出头露面,外出活动非得让我领着去,而且特别爱和我闲聊,什么天文地理、国际新闻、人生哲理……无所不谈。我和女儿在交谈时十分默契和愉快。女儿却不愿和她妈妈谈天说地。在女儿的印象中,妈妈说的无非是肤浅庸俗的家常话,要不就是唠叨,没劲儿!我这个当爸爸的虽然工作很忙,但我觉得爸爸这个角色对于孩子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天黑了,我必须去接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亲的强大庇护;孩子的作文写得不错,我就鼓励孩子几经修改,终于被印成铅字。这极大地鼓舞了孩子的写作兴趣,她还被选为学校的文学社社长。

唐国森,北京邮电大学学生

读中学时,我常常旷课,结伙打群架,学校多次找父母。家里没办法,只好把我转到老家的中学读书。母亲很伤心。父亲开始没怎么批评我,但5个星期后他来学校看我时说:“孩子,你现在不小了,应该知道以学业为先。一个男孩子上了中学,很快就会成为人们眼中的男人。男人做事要负责任——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你这次转学要从两方面看:一方面说明你前一段的生活、学习没有把握好;另一方面,这也是一次机会,一次改变自己的机会。现在这个学校没有人知道你从前什么样。从今天开始,你做的每一件事都会告诉大家你是怎样的人。孩子,男子汉哪儿摔倒就从哪儿站起来。”父亲受正规教育不多,上学期间正赶上“文革”大串联。然而父亲知识渊博,对时事了解之深无人能比。他常在吃饭时提出问题让我思考,并教我怎样陈述自己的意见。有时父亲也会和我一起探讨他的学习、工作方面的事情,告诉我什么时候、因什么原因,他失去了某一个机会,而这次失去让他有了什么样的感悟。这种讨论使我对时事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也让我明白人生接受最好的教育,抓住每一次机会是多么重要。

父亲相信奖励比批评更能推动我奋发向上,这令我得益很大。每次在学校取得好成绩,拿着成绩单回到家时,父亲总是说:“有进步,棒极了!”我也很开心,务求下一次考得更好。父亲的这种教导方法十分有效。我后来也有幸考上了北京邮电大学。——田淑琴

(一)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项威廉亚洲官网 研究成果表明,平均每天与父亲共处两个小时以上的孩子,要比其他孩子的智商高,男孩儿更像小男子汉,女孩儿长大后更懂得与异性交往。

(二)美国一项威廉亚洲官网 的研究成果表明:由男人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些,他们在学校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在社会上更容易成功。

(三)上海市科学育儿基地曾对上海市儿童的行为问题进行调查,发现学前儿童不良行为(如攻击性、霸道、退缩等)的发生与父亲的养育方式有着非常显著的关系。拒绝型的父亲(包括打骂的积极拒绝型和不理不睬的消极拒绝型)最容易引起学前儿童不良行为的发生。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