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2月13日,苏俄第一支少年先锋队(52人)在莫斯科克拉斯诺普列斯基第16印刷厂成立,口号为:“时刻准备着!”列宁在1920年发表的《怎麽办》里提出过这样的口号。
1922年“五一”劳动节前夕,成立仅1年的中共把安源煤矿的童工和小学生组织起来,成立了最早的儿童组织。1924年,中共在上海、天津等许多城市建立了劳动童子军,由共青团具体负责领导。1926年7月,共青团中央第三次扩大会议所作决议中明确规定:教育儿童,养成他们勇敢牺牲的精神和团体生活的习惯,训练他们成为将来继续斗争的战士。其正式名称经历了“劳动童子军”、“共产主义儿童团”、“抗日儿童团”、“中国少年儿童队”、“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变化。
红军时期各部队都成立了专为娃娃兵组建的学兵连,有的甚至整个军都是娃娃。
1930年12月,14岁的刘华清(1992年当选中共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参加红军,据其《长征入陝》一文回忆红25军:“我们这支人数不足3000,战斗员年龄多在13-18岁之间的娃娃军”。与刘同年参加娃娃军的王诚汉年仅13岁,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929年,11岁的吴华夺随父参加红军(在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吴华夺《我跟父亲当红军》一文里有生动描述),16岁任“娃娃军”手枪团分队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中共娃娃兵能活下来的大多成为中共的高级干部,最著名的“红小鬼”莫过于胡耀邦。1929年,14岁的胡耀邦加入共青团,后来成为中共总书记。
1931年7月,16岁的秦传厚(后任四川省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参加红军。1934年4月,红30军89师129团学兵连在巴中县以北的恩养河成立,秦传厚担任指导员,其手下150多个兵大多15、6岁,最小的刘子林才12岁。
1930年,红31师师长徐向前亲自批准12岁的游正刚参加红军,后者后来成为北京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1933年6月,11岁的李子金参加红军,后来是副军职离休干部。
1949年中共建政之后,拍摄了大量宣传、鼓动、歌颂儿童参与战争和敌对行动的影片,如:《刘胡兰》(1950年)、《鸡毛信》(1954年)、《红孩子》(1958年)、《小兵张嘎》(1963年)、《闪闪的红星》(1974年)、《两个小八路》(1978年),成为所谓的“红色经典”。
《1949年8月12日日内瓦四公约关于保护非国际性武装冲突受难者的附加议定书》规定:“对未满十五岁的儿童不应徵募其参加武装部队或集团,也不应准许其参加敌对行动”,中方1983年即加入该议定书;1992年3月2日,中国签署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1992年4月1日,“缔约国应采取一切可行措施确保未满15岁的人不直接参加敌对行动”的《儿童权利公约》正式对中国大陆生效。
但中国依旧乐此不疲地翻拍严重违背《儿童权利公约》精神的“红色经典”:
1996年重拍电影《刘胡兰》;
2004年7月27日,新版22集电视连续剧《小兵张嘎》亮相央视;
2007年10月1日,耗资千万的动画版《闪闪的红星》公映;
2008年6月2日,新版电视连续剧《闪闪的红星》登陆荧屏。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