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北京号召为“水灾”捐款为何引起民意反弹

 2012-07-25 15:39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5

任何一项捐款都应该合情、合理、合法。诚如网友所言,号召北京市民捐款既在情理上站不稳脚,也显得有点牵强与突兀,倘若在其使用的合法性方面也缺少必要的承诺与行动,将很难消除市民的疑惑

北京日前召开相关会议决定,由机关党员干部带头,在全市范围内发起为“7·21”特大自然灾害救灾捐款活动,号召和凝聚全市群众众志成城,以实际行动参与到救灾工作中来。北京有关方面随即公布了捐赠账号。但可能让人始料不及的是,这一捐款呼吁遭遇了较为明显的民意反弹,不少人在网上对此说“不”。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牵动人心,它使北京的受灾面积达1.6万平方公里,成灾面积1.4万平方公里,约190万人受灾。据北京本地媒体报道,截至目前,“京郊多地的灾民已经住进了帐篷,但帐篷内仅有行军床等设施,十分简陋,帐篷内温度高达37℃至38℃,没有电风扇,生活仍然非常困难,亟须各方伸手救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本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固有传统,可这一次,它为何没能像以往一样,引起民意积极甚而强劲的呼应?

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这一次捐款倡议缺乏足够的民意基础。无论是汶川地震还是玉树地震等自然灾害,公众都表现出了很高的捐款积极性,那种彼此守望的精神,已经得到一次又一次证明。但北京暴雨与之相比,且不论灾情大小有差异,作为一国首善之区,北京与上述本身就属于边远贫困地区的灾区不同,公共财政的支撑能力要强得多,应该不至于困窘到了需要公众解囊来渡过难关的地步。

更为吊诡的是,北京这次是号召全体市民向灾区捐款——北京市民本身就是这场暴雨的受害者,自己给自己捐款,是不是显得很滑稽?事实上,他们在暴雨中表现出了良好素质,面对灾难自觉组成了命运共同体,无论是微博上还是现实中,随处可见社会正能量的迸发与集聚。

比如,路边的井盖被水压冲开,环卫工人拿身体作警告标志,把守着人性的光辉隘口;素不相识的人们主动帮助身边的弱者,热心人到机场义务运送滞留旅客;无数热心市民主动出门,开车去接送各处滞留人士……无论是自救,还是他救,作为纳税人,市民做了该做和能做的一切,正如微博上有人说的,市民的努力抗灾从某个角度反证了公共管理的缺陷。这种情况下,再来要求市民捐款,就显得缺乏情理支撑。

任何一项捐款都应该合情、合理、合法。诚如网友所言,号召北京市民捐款既在情理上站不稳脚,也显得有点牵强与突兀,倘若在其使用的合法性方面也缺少必要的承诺与行动,比如如何保证整个捐款程序的公开透明,如何强化对捐款使用的监督,一旦出现挪用等情况又该如何处理……倘若类似这样的措施没有同步公布,将很难消除市民的疑惑。

事实上,自从郭美美事件以来,慈善的公信力已遭到了严重透支。更何况,在三公消费居高不下、三公支出仍然遮遮掩掩的情况下,类似这样的伸向公众口袋的捐款倡议,遭到质疑丝毫也不为怪。

诚如有论者所言,对北京来说,当务之急不是发动市民捐款,也不是挖掘救灾过程中的英勇事迹,而是吃一堑长一智,从中吸取教训,就一些公众关切的问题作出回应。比如如何对城市的雨水排放系统进行整体协调与长远规划,如何进一步提高城市应急水平,乃至于,如何从协管员对暴雨中熄火的汽车贴罚单事件中完善公共治理,等等。


来源:晶报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