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火药味不够 张瑞芳主演朝鲜电影被禁(图)
上影厂拍摄未发行的影片《李善子》剧照
1963年4月,姚文元发表了《光辉的灵魂工程师一一推荐“红色宣传员”》的文章。称《红色宣传员》的上演,是上海戏剧界的一件大事情,也是上海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情。这个剧本以精炼、集中的艺术形式,明朗乐观富有战斗性的艺术风格,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表现了广阔而深刻的思想內容简明夺目地反映了朝鮮劳动人民在千里马运动中飞跃前进的英雄气概,反映了社会主义农村崭新的面貌;深刻地体现了劳动党領导人民贯彻“青山里精神”和“青山里方法”的光辉成就;提出了和正确解决了社会主义建設中——特别是农村社会主义改造中带有关键性的社会矛盾,准确地反映了劳动党社会主义建設总路线的精神实质。这些方面的综合,使《红色宣传员》成为一部反映伟大的社会主义时代的纪念碑式的作品。
姚文元的文章发表后,全国各地纷纷赶排《红色宣传員》,有京剧版的,评剧版的、黄梅戏版的、吕剧版的、豫剧版的、河北梆子版的等等。最著名的有三部,一部是上影和上海青年话剧团的话剧,一部是上影拍的电影,再一部就是北京人艺欧阳山尊导演于是之、狄辛和苏民主演的话剧。
周周恩来、邓颖超、江青、周扬、石西民、司徒慧敏、张骏祥、郑君里、张瑞芳等出席观看了北京人艺《红色宣传员》的演出。不知怎的,本博秦全耀在看了后,觉得于是之为什么要把戏演得那么砸,有损大师风范。因此坚定了一个信念,于是之只能演中国人,演好外国人比登天难。
1963年下半年,根据周恩来的建议,组成了中国电影工作者学习访问团赴朝鲜,团长是郑君里。当时主要是想通过拍摄现代版的《李善子》,学习朝鲜写现代戏的经验。去朝鲜之前,邓颖超接见了代表团,特别定下了十六字方针,就是“谦虚谨慎,认真学习,客随主便,时间不拘。”
到了朝鲜,因为是中国的周恩来推荐的,所以代表团享受到了很高的接待规格,连金日成也接见了他们,并希望电影早日与观众见面。代表团参观了所有外宾参观的项目,还要求到《李善子》的原型人物李信子的家乡去看看,后来李信子出来和他们进行了一次座谈。代表团还和朝鲜电影《红色宣传员》的女主演宋英爱见了面。
那次回国后大半年左右时间,由王炼编剧的剧本终于完成了,张瑞芳就投入到正式的拍摄中。1965年,片子总算完成了,送北京审查。周恩来为审查这部片子,还特意调出郑君里建政后拍的其他几部片子《聂耳》《枯木逢春》等等,周恩来还对郑君里说,你是不是太过于追求唯美主义了?有一次,周恩来又约张瑞芳和郑君里去西花厅。周恩来问郑君里:江青同志看过影片了?她说什么?郑君里沉吟了好一会儿才说:她说,你不能这样下去了,再这样下去就完了……周恩来听他这么说,也就不再问了。
这部影片前后看过的人有:陈丕显、曹荻秋、曹禹、欧阳山尊、康生、江青、周扬、陈伯达、刘白羽、司徒慧敏、田汉等,但各方权威人士只是看,却听不到他们的反映。张瑞芳曾经单独问过田汉同志,他也只是对张瑞芳的表演作了个评价,说她演的李善子比他们演的更朴实。
后来,周恩来还要郑君里和张瑞芳带着片子到广东找正在养病的柯庆施征求意见,他一见我们进门就对郑君里说:这些年你就听他们的,不听我们的!柯老说的“他们”,当时张瑞芳并不清楚是谁,只是不停地记录着,生怕漏掉了一些重要指示。实际上这个“他们”指的是夏衍和陈荒煤,那时他们已经“靠边”了。所以,这部片子又过时了。从话剧《红色宣传员》到电影《李善子》,张瑞芳整整忙碌了两年零八个月。这部由张瑞芳主演的电影为什么被禁?当时中国搞阶级斗争,江青嫌朝鲜火药味不够,老是教育不抓反革命。禁!
陈强和张瑞芳去世,两个人一种遗憾,一个人被禁了一部电影。一部是《李善子》,一部是《鬼子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