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解严25周年看两岸关系与和平统一
台湾一些团体7月15日举行纪念解除戒严25周年的活动,马英九总统出席有关活动并发表讲话。一些媒体就台湾已故领导人蒋经国解除解严、推动宪政民主对两岸关系发展的影响发表了评论。有专家认为,台湾开放党禁和报禁后民众开始享有民主自由,两岸在政治制度上拉近距离才能维持台海的长期和平稳定。
当局认错 昭雪冤案
台湾在纪念蒋经国时期解除戒严这一历史事件之际,为当年的政治受难者举行了追思仪式,曾被误判犯有所谓包庇共谍罪并被投入监狱服刑的前台湾省财政厅长任显群等三人被宣布恢复名誉。台湾总统马英九亲自颁发了3位受难者的恢复名誉证书,并对受难者家属表达歉意。他重申将持续改善两岸关系,避免战争发生,以保障国人生命财产安全。
马英九:政府侵犯人权须更彻底反省
这位台湾领导人强调,当政府侵犯人权时,必定比任何团体或个人侵犯人权更为严重,因此反省及善后补偿等各项工作必须更加彻底,尤其目前执政的政府及政党均与戒严时期一样,都属于国民党。马英九指出,过往历史虽出现过政府侵犯人权之事件,但较少见到同一个政府及政党愿意建立制度恢复受难者名誉,并诚恳反省与认错,向受难者及家属表达歉意。他认为,他领导的政府和政党之所以能诚恳反省、认错和道歉,以及5年多前他自己因为市长特别费案遭到起诉后最终由独立的司法还他清白,幸亏有自由及民主制度的保障。
马英九说:“我比较幸运,这些诉讼进行的时候,中华民国已经是一个政治民主、司法独立的国家。 我们透过司法程序,就能够返还我的清白。但是在那个戒严的年代,那些受难者没有这么幸运。”
蒋经国开创新时代
1980年代中期开始,台湾开始出现以民进党为主导的示威请愿运动,要求彻底解除国民党政府迁入岛内后实施的戒严令。1987年7月14日,当时的总统蒋经国宣告自同年7月15日凌晨零时起解除在台湾本岛、澎湖与其它附属岛屿实施的戒严令(简称“解严”),解除党禁报禁,准许民众赴大陆探亲,以此开启两岸交流。从此,在台湾实施达38年零2个月的戒严令走入历史。与此同时,中国大陆虽然进行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但在政治体制上继续所谓“坚持党的领导”的一党专制。
两岸关系现状:交流与区隔并存
台湾联合报在纪念解严25周年的社论中指出,蒋经国解严后在台湾产生的解除党禁报禁和开放两岸交流架构使得两岸关系与台湾的民主宪政出现麻花式交缠,也就是一方面因民意而维持两岸交流,另一方面也因民意而建立两岸区隔。
台湾中研院近代史教授陈仪深对美国之音表示,台湾在政治上的解严虽然是内部的改变,但对处理两岸关系具有示范作用和长远影响。
他说:“对,就是要统一的障碍当然就更大了。所以,看起来民主自由这个事情比较是内部的,而事实上在两岸关系来讲,就有这种互相合不合的一个重要指标,变得意义就很大了嘛。”
评论:民主自由程度成分析两岸未来的重要指标
中国大陆当局近年来一再表示,希望两岸最终实现和平统一,但是拒绝宣布放弃对台使用武力,并且一直拒绝参照台湾的民主模式实行体制改革。一些不赞成大陆借鉴台湾民主实践经验的观点认为,大陆一旦真正地允许民间组党结社及开放媒体自由,将会天下大乱。
台湾评论人士杨照在一篇分析台湾解严25年来出现的好坏变化的文章中认为,台湾解除党禁报禁并没有造成有人预言的社会动乱和道德沦丧,而是带来了一人一票的普选制度和政党轮替,促进社会稳定和进步。而且,文章指出,独立的司法体系可以有效制衡贪官污吏,约束前总统陈水扁和前行政院秘书长林益世式的操守不良公职人员,追究以权谋私的权力滥用行为。
陈仪深教授认为,两岸和平稳定能否持久或能否走向统一,与能否缩小政治制度上的差距有关。他表示,如果大陆方面继续拒不开放党禁报禁,坚持当前的压制民主自由的做法,不仅会影响两岸之间的和平稳定,也将妨碍两岸走向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