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风险落地 通缩担忧升起

国家统计局今天(7月9日)上午公布,6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2%,环比下降0.6%。CPI同比涨幅两年来首次跌破3%,环比连续第三个月下降,这表明通胀压力进一步减轻,也暗合央行7月5日宣布降息一举。

6月CPI同比涨幅符合市场预期。同时公布的6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1%,环比下降0.7%,同比降幅高于预期。威廉亚洲官网 一期财新调查中,经济学家对6月CPI涨幅预测均值为2.3%,PPI预测为下降1.9%。

6月CPI同比涨幅回落的主要原因仍然在于食品价格。相比5月,6月食品价格同比涨幅大幅收窄2.6个百分点,至3.8%。非食品价格同比涨幅与5月持平,为1.4%。从环比看,食品价格下降趋势更为明显,6月食品价格环比下降1.6%,降幅较5月扩大一倍。

万博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在接受财新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6月CPI同比涨幅大幅回落,一方面反映影响物价上涨的因素在减弱,另一方面也有翘尾因素的影响,因为去年6月CPI同比涨幅曾高达6.4%。

多位研究人士预计,7月CPI可能回落至2%以下,甚至有分析师开始担忧出现通货紧缩局面。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在微博中称,CPI快速下行充分反映出前期经济自发收缩强度。下半年经济虽然有希望小幅回升,但物价水平在三季度将大幅走低。根据7月份各项因素预测,CPI可能进一步回落到1.7%。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认为,中国经济通胀下滑趋势高于市场此前预期。若CPI仍按目前的速度继续下滑,中国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面临通缩风险,而且负产出缺口也在不断扩大。

此前,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提出,受国内外市场需求萎缩的影响,中国下半年出现通货紧缩风险的概率较大。

滕泰向财新记者表示,由于有成本推动的物价上涨压力,所以不太会出现太低的CPI。但是,需求不足的情况很严重,类似通缩。

北京领先国际金融资讯首席经济学家董先安则认为,简单地以CPI、PPI同比来把握通胀变化,往往大错特错,因为同比数据只是12个月环比滞后累积的结果。

他援引历史上数次通胀、通缩的频繁转换及随之而来的政策变化,说明频繁的政策转换催化了好几次市场空多转换,这种现象令很多企业家和投资者预期紊乱、无所适从,值得反思。

他分析称,前瞻性的调控政策在实践中很难把握时点和力度,往往反过来加剧波动,过犹不及;相比之前五年,中国经济波动性加大,其原因除外部冲击外,也包括对于规模增长导致的一些新情况的不适应,比如价格不再能被简单化视为外生给定、“输入型”等等,内外需更加敏感共振。

滕泰认为货币政策有待进一步放松,预计年内央行还有两次降息、四次降准的空间。刘利刚则维持此前的预测,认为央行将在本月下调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下半年降准100个基点。

刘利刚分析称,受益于政策放松力度加强,政府融资平台及政府项目将更多地获得银行支持,中国经济下半年可能出现大规模的投资反弹。另外,通胀风险明显下降,中国将使用更多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推动经济增长,他预计中国经济将在第三和第四季度出现明显的反弹。

董先安则建议,目前中国只有专注于改革效率较低的财政、金融和国企体系,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企业家和投资者的信心。“同实质性改革相比,短期调控政策的性价比和确定性都很差。”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林金冰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