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作为一个独特的移民国家,通过技术移民、留学生政策、特殊人才政策(E-B1签证计划)、合理待遇与人才流动机制及高水准科研设施等, 吸引全球英才。据统计,1990年至1998年,美国共引进了1850万合法移民,其中30%的移民有学士以上学位,大部分是22岁至40岁的中青年。
在大学、民间机构及政府的推动下,美国已成为接收外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接收的留学生人数几乎占全球留学生总数的1/3。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加大了吸收国外留学生的力度,在2003年至2004年注册1338万余人的高校学生中,外国留学生有57万多人,国际学生占总注册学生的比例高达4.26%。在主要的大学中,国际学生所占比例最高达23%。
吸收外国留学生已成为美国吸引优秀人才的重要措施。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统计,25%的外国留学生学成后定居美国,进入美国国家人才库;在美国科学院的院士中,外来人士占22%;在美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有35%出生在国外。
外来科学家中的翘楚,当推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他是德国犹太裔,拥有瑞士国籍,是理论物理学家、思想家及哲学家,相对论的创立者,被誉为现代物理学之父及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家。1921年,他因在光电效应方面的研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32年,他号召德国人民团结起来保卫魏玛共和国,全力反对法西斯。同年12月10日,他和妻子离开德国去美国。1933年9月,纳粹以2万马克悬赏杀死他。1940年10月1日,他取得美国国籍。1999年12月26日,新千禧年前夕,他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据2004年的统计,在美国学术和工业界具有博士学位并从事研究工作的外国人超过其总人数的25%。另据美国国际教育研究所的统计,2003年至2004年,美国主要大学聘用的外国专家达8.3万人。其中在生命与生物学、医学、物理学、工程、电脑与信息、工商管理等领域中的专家占到总数的78.7%。从聘用外国学者的机构看,超过1000人的大学达148所,美国的著名大学大部分在其中。
美国学术界一向有挑战权威和竞争创新的气氛,不搞论资排辈,科研经费用于最需要的地方,资助那些优秀人才。
美国科研体制为科研工作者营造了宽松的工作氛围,政府一般不对科研机构实行宏观调控和管理,也不对科研人员实行成果量化考核,以便他们专注于科学研究。正如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罗杰·大卫·科恩伯格所说,他可以在自己的领域内潜心钻研10年,没有任何压力。
美国科学家十分重视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与世界许多国家的著名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建立联系,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组织和参加各类学术活动。他们通过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在国际学术界的知名度,同时吸取其他国家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研发水平。
美国为了鼓励中青年科研人员发明创造,国家科学基金会设立了各项奖,如青年科学家与工程师总统奖、工程创造奖、国家科技奖等。其中,青年科学家与工程师总统奖主要奖励在学科前沿有特别发展潜力的青年科学家和工程师。一般根据获奖者的研究领域和提供的项目建议书,国家科学基金会提供科研经费支持,为他们继续从事相应领域的开创性工作提供有利条件。据统计,每年有14%~20%的获奖者是外籍青年科学家,他们大多被美国留用。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