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楠:海归还是海“跪”

曾经与朋友聊天,探讨总结出当下回国“海归”的两种主要类型:一类叫“神形皆出过国”,另一类叫“形出过国,神一直在中国”。关于后一类,不妨举一例。

形出过国,神一直在中国

如女A,来英读硕,时长不过两年,迅速习得抽烟、肚脐穿环、圣诞前后奔牛津街彻夜排队抢LV……当然,这一切并非重点。偶然一次与之闲聊,此人热情爆棚地大爆同屋一女房客私生活如何不足够检点,最后总结性发问:“你见过这么神奇的极品女么?”

嗯,关于“神奇”,我倒有些不同见解。比方神奇的是,太多留学生甚至其父其母还真就死心塌地地相信了:“出国深造”(还未必是在一流大学)就只为了“深造”专业技术。其实所谓技术,若非高精尖,全球各地的教育又能有多少差异?

于是我推断,A女必定未思考过“女子抽烟”背后的西方女权主义意义,也不清楚穿体装饰(body piercing)行为所象征的自由主义自我表达、文化顺从或反叛等精神层面的东西。这便难怪这位姑娘虽来英“深造”近两年且顺利混得文凭,但根本将英国文化中所尊重的隐私权当作了浮云,依照惯性仍在使用国内一套道德审判。这件事的重点并不在于孰优孰劣,而在于,“神”,真的一直在中国。

跪,还是不跪

最近在微博上,国内热播求职节目《非你莫属》中的一期蹿红。求职者是曾在新西兰念过三年高中、又回国自考了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本科的湖北女孩。开场自我介绍简明、自信,站姿、神态得体、富有礼仪性,语调轻柔又不失职业,给人的初步印象是位综合素质不错的求职者。

上场不多久,女孩谈起自己“喜爱莎士比亚的英雄双行体”,中间夹杂几句英文,这小小的做作瞬间引起主持人微妙的表情变化。此后她再谈及,自己海归后发现“中国变化好大”,这时候,奇妙的事情发生了:主持人顿时跳起,声称自己感到“浑身犯冷”,原因在于“这是我们自己的国家”,压根不应该说什么“中国”或“祖国”,应该说“我们这儿”。

由此开始,整个节目变为脱离主题的辩论赛。与女孩欲求的“文字编辑职位”相关的技能,完全未得机会展示,倒成了对女孩“求职态度”的集体审判会。更糟糕的在于,求职者似乎毫无“灵活变通”那根筋,面对主持人和众BOSS(招聘方)的挑剔,不卑不亢,对答如流。结果激怒主持人,竟致其提前了“BOSS表态”时间,最后场上灯全灭,求职者失败而归。

节目一经播出,网络热议不断,倒也有人认为求职女孩“太过傲慢”,大多数则言辞激烈地讽刺主持人与BOSS团“倚老卖老”。更有网友打趣称,主持人太“自恋”,只愿“当焦点”,“婚礼上必须是新娘……一旦这种万众瞩目的时刻跌了份,马上失控,成为婚礼上的出轨丈母娘”。

笑过之余,站在海不归的立场上看海归求职,我亦有话说。不妨认为,同前文所述“形出过国,神一直在中国”的A女形成鲜明对比的该求职者,正是“神形皆出过国”的一例。出过国的衣着、礼仪、用语,不需多言。这是“出过国”的“形”。更重要的,是此女在整个公开“被审判”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独立思想与平等精神,是为“神”。本来,求职该是件双向选择的事情。

“‘老资格’们逼你跪就够糟糕的了。更糟糕的是现在好多海归,还没让跪呢,‘啪’地他先自己跪下了,把在国外学的真正的好东西全丢了。”同样看过该期节目的一友人如是总结。

编者:西楠,80后旅英自由撰稿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比较政治学硕士,曾任媒体记者及编辑。

本文留言

作者BBC英伦网特约撰稿人 西楠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