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经不满足于单纯地加工生产他国商品的经济模式,希望能建成集研发和生产为一体的创新型社会。而中国的创新理念和美国大不相同,他们开始思考“为什么中国出不了乔布斯”。美国国会最近举行了一场听证会,对中国的创新政策和成果作出评估。
*警惕中国的“山寨“能力*
由美国国会授权成立的美中经济和安全审查委员会近日在国会山举行听证,9名美国专家和学者分别从理念、基础设施、信息技术和国防创新方面,审视和评估了中国鼓励创新的政策和成果,认为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取代美国,但需要警惕其“山寨”能力。
来自乔治亚理工学院的布雷斯尼茨教授作证时指出,美国不应担心中国是否会取代硅谷,而更应担心中国将西方已有的研发成果混合、改进、本土化和商业化的能力,这种能力被称作“第二代创新”。他说,能大规模采用新科技并面向全球市场生产,中国目前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拥有这种完整供应链的地区之一。这种能力会为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保证就业机会。
来自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西蒙教授提到自己和一个中国代表团访问硅谷时,很多西方风险投资公司表示,即便他们只有一美金,也会把它花在中国而不是美国,因为一旦涉及在美国境内研发和生产,会受到高昂的人工成本、严苛的质量标准和环境标准的限制。
*中国为何出不了乔布斯*
然而,中国只能组装iPhone而不能发明iPhone,缺乏能够“改变游戏规则”的具有第一代创新能力的人物和环境, 这被称之为“乔布斯问题”。乔布斯这位创新领军人物去年去世后,很多中国人在扼腕叹息的同时也在思考“为什么中国出不了乔布斯”,宁波甚至决定斥资5千万来培养1400名“中国乔布斯”。
出席作证的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教授苏迈德认为中国出不了乔布斯原因有四:第一是人员冗繁、利润有限、外国技术支持不够等经济原因;第二,中国教育系统一贯不支持大胆想象而是推崇服从上级;第三,缺乏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最后,一党执政决定了创新往往自上而下,而非市场导向的、自下而上。
来自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西蒙教授在回答委员会问题时举例说,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教授的学生如果提出一个完全相悖的理论,这种行为是受到教授及社会鼓励的,而在中国,学生绝对不敢公开挑战教授。
乔治亚理工学院的布雷斯尼茨教授认为,羁绊中国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因素还包括政府管控媒体、糟糕的金融系统以及政府的政治干涉。他说:“中国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特别是中央政府。”
*中央政府影响在减少 有利于创新*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西蒙教授作证时提到中国中央政府的影响在逐渐缩小。
他说:“中国科技部的数据显示,2010年的国家科技资金中,50.3%来自于地方政府,49.7%来自中央政府,你可以看到发展曲线在转变。我认为这对中国的创新来说是个非常大的优势,当你能把资金和企业无限贴近时,你不用在黑暗中消费,你能更清晰地看到资金流向,在考虑如何能更有效地投注资金时,你可以作出更好、更实际、更现实的决定。“
他说,这种中央政府影响逐渐缩小的趋势势必会有利于中国企业创新。
中国政府为吸引海外留学人才发起“千人计划”,新的十二五计划中不再以依赖国外科技作为衡量中国科技发展的指数,开始强调”协同创新“,同时还出台一系列鼓励创新的政策和项目。但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教授苏迈德指出:“大量的投资资金并没有被合理使用,投资的速度高于管理的速度”。
*国防创新大手笔*
中国在国防科技创新上投资惊人, “中国云”产业是十二五规划的重头戏。 美国EMC云工程建设的负责人哈德尔在作证时说,重庆被选作云技术的试验点,在全市布局。他提到,2011年1月动工的两江国际云技术产业园中,仅仅一个数据中心就比整个五角大楼的占地还要大。
哈德尔说,重庆高温、潮湿、电力系统陈旧,本不适宜作为云基地,但由于它靠近掌控解放军信息作战的成都军区,这种选择显示中国要将云技术军民两用。
中国目前的云工程软件中本土研发和创新所占比例极少,但美国目前约200家云技术公司中很多已经、或者打算在中国建立业务。由于中国云工程由中国政府直接投资,很多美国公司意识到他们存储在中国云上的数据和技术有可能得不到完全保护,但他们还是不愿意选择放弃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
乔治亚理工学院的布雷斯尼茨教授引用达尔文的话总结了中国的创新成果:“不是最强壮的或是最聪明的,而是最能适应改变的才能最终得以生存。”中国可能在未来的20年中都不会成为科技创新的领跑人,但这并不妨碍中国在经济上获得更大的成功。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