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hill官网 记者张佑宇综合报导】针对民众对国内成品油价 “涨多跌少”的质疑,日前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内油价与国际趋势总体上一致,“涨多跌少”是必然的。然而发改委所制定的调整油价依据,被指出诸多不合理之处。
发改委负责人:国内油价与国际市场间接接轨
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5月10日零时起汽油、柴油价格每吨将分别下调330元和310元,测算到零售价格90号汽油和0号柴油(全国平均)每升分别降低0.24元和0.26元。该调整为2012年成品油价格首次下调。
针对国内成品油价格 “涨多跌少”的质疑,人民网9日报导称,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照现行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国内成品油价格实行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有控制地间接接轨,亦即国内汽、柴油价格变化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变化趋势总体上是一致的。
该报导说,2009年以来国际市场油价波动加剧,虽然有涨有跌,总体上呈现震荡上升态势。该负责人并表示,根据国内现行成品油价格机制,国内成品油价格变化趋势也是上涨的,“涨多跌少”是必然的。
报导并强调“由于2009年以来国家对成品油价格进行了适当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的实际涨幅要低于按机制测算的涨幅。”
不公的游戏规则
然而发改委调整油价所依据的规则,被指出诸多不合理之处。
国内油价调整目前依据的是2009年5月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第六条规定:“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
媒体评论员时寒冰曾撰文指出,“22日工作日”规则有利于油价上调,而不利于油价下调。他解释,油价的运行有一规律,上涨时,稳扎稳打,一旦涨幅超过4%,油价上调就变得顺理成章。但下跌的时候往往是急跌,跌幅迅速超过4%,但却还没有到22个工作日,等22个工作日快结束时,油价往往已经开始反弹,4%的跌幅又被吞噬掉一部分,于是,油价达不到下调的标准了。随后,油价可能又大跌了,但这次跌和上次的跌幅不累积在一起计算,而是以“连续22个工作日”重新计算。简言之,以前跌的白跌了!由此,导致国内油价下调几率很小。亦即,“22个工作日”利用一个看似合理规则,却制造了一个不公平的结果。
共识网5月3日刊登张弛评论指出,2009年迄今,中国成品油价共调整17次,其中调升12次、调降5次。有网友算了一笔账:当前,国际油价比2008年历史最高价位147美元一桶低30%左右,而中国成品油价格已经比2008年贵了41.7%。
文章引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秘书长陈永杰观点指,“现行机制一直是以美元计价,忽视人民币升值对按美元计价的油价上涨的部分抵消,夸大了国际油价实际涨幅。”实际情况是,人民币汇率从2008年的8.3到今天的6.3,已升值三成多。
此外,国内成品油的价格调整现主要“盯住”国际三地(迪拜、布伦特、辛塔)原油价格,再加上炼油成本和成本利润率确定。迪拜、布伦特、辛塔三地,分别代表产油集中的中东、欧洲和亚洲,但却把国际原油市场最具代表性的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有意无意间忽略了,后者恰恰是最具说服力的市场价格,也是最刺激公众神经的数字。
文章指,还有一个不为公众所知的事实是,中国在国际市场进口的原油基本都是长期合同供油,因此中国原油的实际进口价格,并不是与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钩的、被过度投机炒作的国际原油期货价格。此外,目前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是56%,另外44%则是国内生产的。在考虑成品油调价因素时,这44%搭乘国际油价“顺风车”的国内自产原油被忽略了。
民营油企:中石油夸大炼油亏损规模
对于石油企业在高涨油价的同时 ,又大喊“亏损”,要求财政补贴,此举更遭外界批评。
“中石油业务覆盖了整个石油产业链,通过上下游一体化,完全可以调节各板块利润,达到盈利目的。油价波动对其造成的亏损绝对达不到600亿之巨。中石油是将部分甚至大部分利润转移到了销售板块,从而让炼油板块陷入了巨亏。”《凤凰周刊》引述一位民营油企负责人观点质疑中石油夸大炼油亏损规模。
一名中石油内部人士指,中石油内部账目不透明,上下游公司间的账目“好肉、坏肉都烂在一个锅里”,而造成炼油业务亏损的原因,“主要是技不如人,自主创新乏力。”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