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裁+保密 富士康苹果催下iPhone之泪(williamhill官网
)
[Weekly Biz]罗莎•全 经营透析:富士康悲剧
本月7日推出新款iPad的美国苹果专卖店前发生了罕见的一幕。大批苹果粉丝为抢购新产品而通宵排队等待,而在另一旁示威者们喊着“保护工人”的口号,发起签名运动。
iPad组装工厂富士康(Foxconn)首席执行官(CEO)郭台铭与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芬•贾伯斯最初结缘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末。1974年,退伍不久的24岁的台湾青年郭台铭辞去船舶公司的工作,成立了鸿海,代工生产电视频道按钮。为了扩大业务,他用一年时间走遍了美国32个州。他以持之以恒的精神拜访32个州的所有大公司,成功获得了IBM的订单。
他把事业中心转向成本低廉的中国大陆后,1996年低价向康柏供应电脑,这让他的公司一夜成名。此后,他又陆续拿下苹果、惠普、三星的订单。当时,贾伯斯被解雇后时隔10年重返债台高筑的苹果。此时,他一年只拿1美元薪水等付出了心血,以让公司起死回生。贾伯斯减少产品种类,并通过大胆的改革,陆续推出了iMac(1998年)、iPod(2001年)、iPhone(2007年)、iPad(2010年)等热销产品,击败了诺基亚和微软。而苹果成功的背后有着富士康工人的牺牲。
▲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的富士康工厂中,女员工正在组装苹果产品。苹果正受到以中国工人的牺牲为代价获得经济成功的指责。照片=Corbis、Topic Images提供
苹果和富士康陷“两难境地”
富士康这个名字广为人知是在工人自杀事件频发的2010年。当时富士康工厂每天生产13.7万部(每分钟约90部)的iPhone手机。有一天,一名年仅19岁的工人从工厂5楼跳窗自杀身亡,这已是该厂发生的第11起自杀事件。事件被媒体报导后,该厂作为iPhone的代工工厂受到全世界消费者的关注。在笔者看来,苹果和富士康的关系已经到了难以割舍的地步,但并不是说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苹果来说,富士康的生产速度、质量以及价格暂时无人可替代。三星和苹果的本质区别在于,一个是制造公司,另一个是销售公司。换言之,Galaxy手机大多在三星工厂生产,而iPhone的生产全部依赖于富士康。苹果只负责设计和销售。但富士康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代工企业。富士康虽然仅组装他人的品牌,因此并不被人熟知。但富士康是进入《财富》世界500强、在12个国家设有25家工厂、员工人数达到120万人的大公司。该公司拥有的专利达到3.5万个以上。
此外,富士康坚持“顾客至上”原则,在投资上毫不吝惜,而且对产品保密,因此深得贾伯斯的信任。贾伯斯在电视采访中曾为富士康辩护说,富士康是为员工准备宿舍、医院和游泳池的很好的一家公司,但并未提及这些都是为了24小时有效控制工人的手段。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发现,接受采访时贾伯斯并未直视摄像头,而是将头低下。
富士康最近处于两难境地。首先是企业名声恶化,加上利润也减少。从近5年来的股价来看,苹果比2006年上涨了400%以上,但富士康和5年前一样。2010年,富士康为了满足iPhone的订单,投资100亿美元在中国成都建设了新工厂,而且为了特别制作iPhone 4的边框,付出了巨额投资。同年,苹果的利润达到140亿美元,而富士康却首次亏损2亿美元。+有效控制供应链以及维持中国工人的低工资变得越来越困难。这是维持低成本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富士康正在考虑在中国工厂投入机器人或将工厂迁移到巴西等第三国。
保密主义的结果
领导能力和让顾客满意是工商管理研究生院的人气科目。希望以充满魅力的领导能力和顾客为中心的企业今后3年关注苹果和富士康。辉煌成功背后的军队式经营风格和保密主义是郭台铭和贾伯斯的共同点。虽然这种领导者能够迅速走向成功,但一旦陷入自我陶醉就很难再直面现实,而且接班格局也会被推迟。
富士康的保密主义是一再强调顾客至上的结果。从2009年丢失iPhone样品后,因无法忍受各种身体、心理上的虐待而首次选择跳楼的工人来看,虽然过于以顾客为主的行为获得了身为顾客的苹果的短暂信任,但却带来了长期损失。登上《富比世》世界富豪名单,并与比自己小24岁的曾馨莹结婚生子的郭台铭今年已经62岁,虽然到了退休的年龄,但还在为企业而苦恼。虽然富士康采取了在各办公楼设置防护网、上调工资、让新职员签署不会自杀的承诺书等措施,但今年依然有工人试图跳楼自杀。人们对在最受欢迎的企业排行榜中超越谷歌登上首位的苹果指责称,以工人的牺牲为代价将利润最大化。
在2005年的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贾伯斯曾留下“如果今天是你人生的最后一天,你会做些什么?”的名言。而如今,苹果1000亿美元钜资,除分配给各大股东以外,全然不知应该怎样去使用。499美元的iPad由富士康组装所需费用仅为12美元。包括苹果在内的大企业,今天所要做的事情十分明确。因为就像贾伯斯喜欢的甲壳虫乐队唱的一样,“你和我拥有的回忆比未来的路还要长”。
罗莎•全作者曾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获得博士学位,并成为该校最年轻的教授,目前是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工商管理研究生院唯一,也是第一位韩国教授,讲授领导、营销、经营战略等课程。到目前为止,罗莎•全在《哈佛商业评论》(HBR)、《战略管理期刊(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营销科学会杂志(Journal of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等90多种权威学术杂志上发表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