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为何能冲出“中陷”?
在巴西人均国民收入从5000美元以下迅速跃上8000美元以上的10年间,人均碳排放量仅仅增加了百分之几。
突破“中等收入陷阱”是近年中国经济研究者与决策者热议的话题之一。在后发型工业化经济体中,日本和东亚“四小”是公认的“成功者”,而拉美的新兴工业化经济体(NIES)多半被视为“中陷”亲历者。然而,最近我不无吃惊地发现,那里有几个国家已经“逃离”了“中陷”,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国家要属巴西。
世界银行威廉亚洲官网 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巴西的人均GNI(国民收入)按三年平均汇率计算接近1万美元而达到9390美元,2011年突破1万美元当无悬念。而IMF早先的数据显示,巴西2010年人均名义GDP已达10816美元,实际购买力平价计算人均GDP则在1.1万美元以上。这意味着,巴西已摆脱了“中陷”。
巴西为何冲出了“中陷”?有两点最值得留意。
一个是时间短而成就大。单以人均国民收入为线索,此次突破“中陷”同时实现国民收入“超倍增”所花时间仅仅4年。数据显示,2006年巴西人均GNI为4800美元,紧贴“上中等收入经济体”的下限。2010年接近1万美元,仅4年翻了将近1番,算上2011年跨越1万美元大关,也就5年时间。
另一个是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世行威廉亚洲官网 数据显示,2008年巴西人均GDP已达8500美元时,人均碳排放量只有2.1吨,不仅大大低于上中等经济体的平均指标(5.3吨)和拉美平均指标(2.8),而且令人吃惊的是,这个指标和10年前相比几乎没有上升。这就是说,在其人均国民收入从5000美元以下迅速跃上8000美元以上的10年间,人均碳排放量仅仅增加了百分之几。
相比之下,中国的有关数据是这样的:2010年人均GNI(国民收入)4270美元,低于巴西2006年或1998年水平,但人均碳排放量却已高达6.8吨。这相当于巴西目前水平的两倍半,高于上中等国家的平均值(5.3)和东亚国家平均值(4.3)。实际上,目前中国的碳排放量已与意大利持平,而高于法国和西班牙等发达国家。就是说我们以上中等偏下的人均GNI,排出了高收入经济体的碳,更不要说同巴西相比了。
然而这仅仅是现在的数据,仅仅是污染大气环境的排放数据,那些排入江河湖海的污染物尤其是挖山填海的植被与泥土,则无从算出。如果,在一些地方,经济还是在沿着粗放老路滑动,产业还是在不惜以资源环境为代价铺摊子,走遍沿海与内地,得出的印象大体一致:挖山、填海与“重化”。然而问题在于,这样发展下去,能走出“中陷”吗?
看看巴西,再看看我们,是不是要向巴西好好学习?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