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一位圣人,虽然其一生经历坎坷,仕途不顺,但孔子心怀天下,明悟天道,了悟人生真谛,掌握了世间的法则。所以才能讲出从天子到庶人的立世之道。孔子没做过诸侯,但是也讲出了诸侯立身于天地的道理,即长守富贵,保社稷,和其民,这就是诸侯的孝道。
诸侯是仅次于天子的王,那么孔子认为诸侯就应该象《诗经·小雅·小曼》篇中说的那样,“战战兢兢,就身临于深渊之边恐怕坠落,脚踩薄冰之上担心陷落那样,小心谨慎地处事。”那么正因为诸侯有这样的心境,才能在众人面前而不骄傲,其位置再高也不会有倾覆的危险。如果能够做到生活节俭、慎行法度,财富再充裕丰盈也不会损溢,那么居高位而没有倾覆的危险,就能够长久保持自己的尊贵地位;而财富充裕而不奢靡挥霍呢,就能够长久地守住自己的财富。能够保持富有和尊贵,然后才能保住家国的安全,与其黎民百姓和睦相处。这是诸侯的立身之道,也是诸侯能够做到的最好的孝道。
《孝经》诸侯章这一篇讲的是诸侯的孝道。可是表面上讲的却是诸侯如何保持自己的富贵,地位和社稷的安全,其实这也体现了诸侯如何在孝道方面的修行。保持了富贵,那么奉养父母自然不成问题。完成了“事亲”的第一步修行。保证封国的安全,自然对于稳定国家是有好处的。这就是对于天子的忠。这是“事君”的表现。而与黎民百姓和睦相处,才能立身于天地,得到神灵的保佑,得到天地的承认,这不就是诸侯的孝吗!最终完成了“立身”的修行。
古代的诸侯到了现代中国应该算是封疆大吏了吧。诸侯的行孝之道,也有着层次递进的关系,先是富贵不离其身,然后才能保社稷,而后才能与人民和睦相处。那么现在的封疆大吏在自己所管辖的范围内,却是民怨载道,民愤极大,抗议之声不绝于耳,究其原因,也许就是没有执行孝道的缘故。作为封疆大吏地位自然尊贵,财物自然丰裕,可是很多人却把这些当作了自己人生追求的终极目地,根本就不考虑家国的安全,更不考虑与黎民百姓和睦相处。他们想的是与民争利,饮鸩止渴,杀鸡取卵。引来的必定是百姓的反抗,家国的倾覆。那么他们就更谈不上在众人之上而不骄傲了,封疆大吏通常都是一言九鼎,根本就不会有反对的人。记得在一次中共的记者会上,当一个记者问了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女服务员被党官强奸的事件时,被访问的省委书记愤怒的夺下录音笔,呵斥记者不应该如此访问,其傲慢的态度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受到广大网民的唾弃。若谈到生活节俭、慎行法度,这些封疆大吏更是闻所未闻了,传言昔年统治新疆十几年的省委书记把持了新疆的各种资源财物,从而激化了民族矛盾,造成新疆人民十几年处于高压统治之下,最后在内斗中下台,结局惨淡。如此做官,岂不是害了百姓,害了自己。
记得一位前北京市长说过“反腐败亡党,不反腐败亡国”。中共的统治体制给了腐败的温床,那么在这种环境下,人们崇尚的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每一个坐上官位的人都是一种希望充分发挥自己的权利来攫取最大利益的心理状态。而作为封疆大吏的人,这种心理尤其严重,历来被拉下马的一省首脑,其贪污腐败的巨额财产,糜烂的生活非一般人所能想象。这种独裁体制败坏人心的作用真是巨大。所以说,孔子所说的孝道,不单单是对于国家,对于百姓,更是在教那些身居高位的人如何做官,如何获取财富,如何保持自己的良心,如何保持自己的道德,否则在失去了良知和道德所得到的财富地位,都是不能长久的。
历经千年,孔夫子的话在今天依然是那么精确,可笑中共历次运动破坏中国古老传统文化,妄图以马列邪教来统治天下,甚至控制人民的思想。暴力的谎言怎能抵得过圣人的智慧呢。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做大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