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人--王之涣(图)


网络图片

王之涣是盛唐时期的诗人,擅长描写边塞风光,他的出生和死亡日期都不详,根据后人的考证,大约是唐武后到玄宗(西元688~742年)。他从小就很讲究义气,喜欢帮助弱小,时常和豪侠子弟交往,一边饮酒一边谈论剑术,青史上记载的许多侠客,都是他模仿的对象。也因为太入迷了,整天和权贵子弟纵酒谈乐,不务正业。这样的生活持续一段时日,直到中年,一事无成,才悔悟先前的颓废无知,从此立志向学,专心于文章写作。他有两个文章写得很出色的哥哥,王之咸、王之贲,在他们的指导下,王之涣不久就掌握了读书的方法,作起文章也不输两位兄长,令人刮目看。

由于天性豪迈,对于参加科场考试一点兴趣也没有,学成后到处拜访名人。他担任过主管文书簿记的小官,后来因受诽谤而辞职,过着游山玩水的生活,访寻黄河南北的名胜古迹。有关他的事迹不多,但“旗亭”宴饮一事,可是流传千古的美谈,提到王之涣,就不能不说旗亭故事。 故事是这样开始的:

唐朝开元年间,王昌龄、高适、王之涣三个人名气都很大,谁也不输谁,谁也不服谁。有一日,天气冷下着小雪,三位诗人来到旗亭,小有名气的歌妓,奏起了各种乐器助兴,曲曲动听,都是当时最流行的歌曲。

一向对诗歌颇自负的王昌龄,这时开口说:“我们三人各拥有诗名,谁也不服谁,到底那个人最好?每每争执不下而难以定夺,何不趁着这次聚会,暗地里观看那些歌妓的演唱,看她们所吟唱的诗是谁写的,谁最多,谁就是第一名,以此类推,你们意下如何?”高适和王之涣对自己充满信心,便一口答应。话才说完,就有一位歌妓打着节拍唱着:“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姑。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唱的是王昌龄的诗句,王昌龄立刻在墙上画一,并且说着:“绝句一首。”没多久另外一位歌唱着:“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还未唱完,高适就学王昌龄在墙壁上横手一画,说:“是小弟的绝句。”不久又上来一位唱道:“奉帚平明金殿开,强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又是我的!”王昌龄在墙上画上第二画。

王之涣自以为得名很久了,不料接连落空,心里不是滋味,赶忙站起来他边说边指着其中最年轻俊美的说:“那位梳着双髻,云鬓像秋水,现在正红得发紫的歌妓,你们看到没有?”高适和王昌龄都点了点头,王之涣继续说:“看她所唱的,一定是我的诗歌”过了一阵,终于轮到那位他们等待的人了,她轻展歌喉,声如黄莺,唱的正是王之焕的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让王之涣甚为得意,表明了王之涣这首《凉州词》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篇。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