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子银行:下一个次贷危机?
麻烦总是不断,不是吗?就在我们收拾被巨额债务吹大的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烂摊子时,突然之间我们就要开始应对欧洲公共财政危机。我们甚至还没开始着手处理欧债危机,第三波债务危机又将到来,这一次地点换成了中国。
现在我们都知道了中国的常见问题:短时间内依靠债务建造了太多房屋,这加大了经济硬着陆的风险。现在这个故事又增加了一个可能更令人担忧的问题。这一问题和仅仅几年前拖垮全球经济的次贷危机有几分类似。
我们在此说的是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规模庞大的表外贷款。巴克莱资本(Barclays Capital)的报告说,在中国全部新增贷款中,表外贷款的规模占到了约22%。
巴克莱的报告写道,两类表外贷款可带来更大的风险:一是由向公众销售理财产品的信托公司创造的信托贷款;二是利用银行作为中介的委托贷款。这两类贷款向基础设施、工商项目以及房地产提供资金。
“影子银行”体系疏于监管且不甚透明,这加大了外界的担忧,即该体系内部潜伏着什么样的危险?
巴克莱的经济学家周二写道,他们认为尽管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构成了严重威胁,但目前来看这还不是一个现实威胁:
我们相信,最坏的情况是,在未来一年我们可能会看到一波赎回潮。虽然很多影子银行资助的项目在财务上可能依然稳健,但即使发生个别违约案例也可能导致大规模赎回,因为个人投资者并不清楚他们所投资的这些项目的财务状况。这也意味着在短期内,信托贷款的数量可能会下降,更多资金可能会以存款的形式回流到银行体系中。
“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最终会导致系统性的经济和金融风险吗?在当前这个阶段,我们认为可能性很低。商业银行暴露于信托贷款和委托贷款的直接风险敞口非常有限。由于个人通常不会借入资金投资理财产品,商业银行直接参与信托贷款的程度很低(现在被严格管制的“银信合作产品”除外)。而在委托贷款方面,银行确实充当了中介,但贷款资金却来自于企业指定的存款,而不是银行自有存款。如果此类贷款发生违约,那么个人和企业将遭受重大财务损失,但这不会直接扩大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规模。但是,个人投资者的经济损失可能造成社会政治紧张形势加剧,这最终可能需要监管机构甚至是政府的干预。
但是,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当然不可能在影子贷款的发展过程中完全做到独善其身。例如,虽然房地产开发商借入的信托贷款发生违约不会导致银行不良贷款的增加,但由于房地产开发商已经向银行借入大量资金(约占银行信贷总量的8%),一旦房地产开发商面临来自投资者的赎回,那么他们偿还银行贷款的能力将受到严重影响。同样,中小企业也借入了大量银行贷款,约占未偿还贷款总量的22%。所以借贷者财务状况转坏的第二轮效应可能会增加银行的不良贷款。
因此,随着房价下跌,经济增长放缓,眼下影子银行固有的风险很大。某些项目的违约可能导致大面积赎回。相对而言,信托贷款规模可能还会下降。包括个人和企业在内的投资者可能遭受重大财务损失。信托融资问题恶化所导致的间接结果是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可能上升。然而,在短期内,这些都不可能成为系统性金融风险,至少在不久的将来是如此。同时我们在中国不太可能看到资产价格下跌、资产负债表恶化和被迫抛售资产的恶性循环。相比之下,社会和政治的紧张局势可能更令人担忧。当然,如果信托融资恶化的问题始终存在(尤其是如果这还伴随着经济硬着陆以及房价的大幅回调),那么金融业所面临的风险必然转向系统性。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关键字搜索:
-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