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不淹的神桥(williamhill官网 )
卢沟桥

卢沟桥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桥之一,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的卢沟桥(原称广利桥),曾是八百年来从西南进出京城的唯一门户,因跨越卢沟河(现称永定河)而得名。

两岸夹十座桥墩而合成的外形,如同彩虹般美丽的卢沟桥全长266.5米,桥身全部采用巨大的白石砌成,整座桥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桥两端的桥面承燕翅型,因而正常桥面宽7.6米,而两端最宽处可达9.5米,这种设计不仅使卢沟桥显得高大、宽广、稳重,更有坚固、厚实和稳定的作用。


卢沟桥(网络图片)

桥身下的桥墩被砌筑为船型,其最前面有被称为“斩龙剑”的铁质分水尖,用于抵御急流和浮游物。

相传,这异常坚固的铁质分水尖,是由乾隆皇帝的一把龙泉宝剑所演化。原来,那是发生在乾隆皇帝一次微服私访中的事情。有一天,乾隆与刘罗锅二人乘兴微服出城,刚走到宛平城西门外,忽听宛平城上瞭望水情的兵勇高声报警:“无定河(就是后来的永定河)上游下水了。”

随着报警宛平城西门马上被关闭了,城外的卢沟桥上聚集了大批百姓,无法进城躲避,乾隆与刘罗锅也挤在百姓中。乾隆问边上的百姓:“官兵为什么要关闭城门。”

百姓说︰“这是圣旨,发水时一定要关闭城门,不得让大水淹进北京城。”乾隆本想亮明身分让士兵打开城门,但被刘罗锅以怕引起骚乱而劝阻,并说皇帝乃真龙天子,一定能镇住一条小小的水龙。

刘罗锅请乾隆举起上封宝剑“龙泉剑”并高声对百姓说:“皇帝微服私访至此,请诸位退至两边听从皇帝调遣共同抵御洪水。”百姓听说皇帝在此,一下子就安静下来并跪倒一片。

乾隆高声安慰百姓说:“有朕在此,大水不淹卢沟桥。”众百姓立即高呼万岁。此时大水离卢沟桥很近,那条闹水的黑龙听到乾隆圣旨极为不服,立即越出水面朝着乾隆飞来。

只见乾隆高举的“龙泉剑”腾空而起,劈面砍向飞过来的黑龙,空中飞舞的黑龙被宝剑劈为两半掉进河水之中,刹时间无定河的洪水落下去了。

从此,“龙泉剑”便被乾隆永久地留在卢沟桥化成了桥墩前的“斩龙剑”,而卢沟桥再也没有被大水淹过。

当漫步在那宽大的卢沟桥时,你一定会被桥身两侧的桥栏所吸引,那桥栏是由二百八十一根一米半高的望柱,及其两侧相连的石雕护栏板拼接而成,那望柱柱头刻有莲座,座下为荷叶墩。


卢沟桥上的石狮(网络图片)

而最引人瞩目的当属每根望柱顶端雕刻的石狮,这些有大有小的石狮神态各异、栩栩如生,那大的石狮端坐在望柱顶端,每个大石狮身上则攀附着或藏或露的数个小狮子。由于满桥皆是,数量众多,因此民间便有了“卢沟桥的石狮数不清”的歇后语,明代《帝京景物略》也有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之辄不尽”的记载。

1962年有关部门专门派人做了一次清点,经逐个编号、登记清点出大小石狮子共四百八十五个。孰料,在1979年的复查中又多发现了十七个。这样,大小石狮子的总数应为五百零二个,谁也说不准今后是否还会有新的发现。


卢沟桥石狮(网络图片)

那些数不清的石狮子雕刻精美,近代著名建筑学家罗哲文曾极为生动的描绘:“……有的昂首挺胸,仰望云天;有的双目凝神,注视桥面;有的侧身转首,两两相对,好像在交谈;有的在抚育狮儿,好像在轻轻呼唤;桥南边东部有一只石狮,高竖起一只耳朵,好似在倾听着桥下潺潺的流水和过往行人的说话……,真是千姿百态,神情活现。”


卢沟桥石狮(网络图片)

在卢沟桥的桥东碑亭内,立有清乾隆所题“卢沟晓月”汉白玉碑。原来,乾隆皇帝曾在秋日的黎明十分路过卢沟桥,此时涧水如练、西山似黛,那一轮斜月即将西沉,月色倒影水中更显明媚皎洁,得此良辰美景,乾隆皇帝赋诗“半钩留照三秋淡,一练分波平镜明”于此,并亲题“卢沟晓月”几个大字。


乾隆题字的〈卢沟晓月碑〉(网络图片)

其实,“卢沟晓月”自古就是著名的燕京八大景观之一,每逢八月十五月圆之时,站在卢沟桥上可以欣赏到“一天三月”的旷世奇景。

卢沟桥,不仅以高超的建桥技术和精美的石狮雕刻独领风韵、誉满海内,更是一座大水无法淹没的神桥。

本文留言

作者翔龙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