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中国宏观调控的乱局

坐拥三万亿美元外储的中国,凭借庞大的货币投放,在过去十年实现了经济的空前繁荣,GDP规模翻了两番以上。在经历了2009-2010年信贷跃进和紧缩的政策交错之后,当下中国经济正在进入空前的混乱状态。

故事的一端是,按照常识和经典理论而言,收紧货币、打击通胀和挤掉泡沫成为各方共识,相关政策也在朝着这些目标执行,但是另一方面本应该匹配的制度变革,却未能如期取得突破。

于是,一系列眼花缭乱的经济乱象呈现在眼前:一端是民间资金四处混战,高利贷行业欣欣向荣,保障房建设黑幕不断,各种行政限购成为调控主力,商品价格爆炒此起彼伏;另一端是财税制度止步不前,金融改革毫无进展,服务型政府不见踪迹,国进民退大潮激情复燃。这些现象之间,关系十分密切,实际经济运行则只顾及故事的一端,而另一端则是完全看不到曙光。断了的琴弦,不可能奏出美妙的音符。

以房地产调控为例,全国着实在兴起全面的限购大潮,企图彻底击垮投机需求,将交易量完全冻结。但是中国的货币泛滥状态并未出现丝毫变化,加上金融改革滞后,巨量资金未能找到更好地出水口,乃至推进民间资金发展的新“36条”,这样重要的红头文件都被束之高阁,而看不到得力贯彻的可能。于是,高利贷成为新一轮的暴富机会。

而高利贷在这两年的大发展,其原因又与货币紧缩密切相关。正是因为一刀切的货币调控,大量没有背景的中小企业,普遍遭遇融资难题,他们不得不比以往更加地依赖地下金融,再与加息周期重叠,民间借贷利率随着加速上扬。高利贷大“繁荣”的条件也就完全具备。

于是,高利贷就超过了房地产业,成为利润更为高昂的领域,不少地产资金转战地下金融也就理所当然。央行温州支行的研究报告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民间借贷”首次超越“房地产投资”,成为温州人的投资首选。看来,持续深入的楼市调控,正在改变着很多地方民间资本的投向。上世纪90年代末,传销被称之为20世纪最后的暴富机会,只怕高利贷在当前的形势下,已经足以被称之为威廉亚洲官网 一波能够实现暴富的机会。尤其的,在房地产调控看不到扭转迹象的情况下,民间自发寻找到新的暴利领域,会进一步的让高利贷行业急速扩张。

但当更为混乱而血腥的高利贷,取代绑架经济的房地产,成为游资极为追捧的对象,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风险就更加难以控制。近期,福建南平捣毁的传销式高利贷模式,足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如果现有的高利贷非理性繁荣继续下去,定将把大面积的中小企业和一些民众裹挟其中。一旦游戏结束,高利贷崩盘,只怕会让本就贫瘠的民间,满目疮痍,实体经济的复兴也就完全看不到希望。

货币紧缩、打击通胀和挤掉泡沫,当然没错。在经历了一年多的政策调控之后,当然还需要坚持下去。不过,若想让此轮调控周期,最终取得完满的结局,就必须大力度推进金融和财税制度改革,否则,无论政策是紧还是松,中国经济只会陷入两种无解境地:要么硬着陆,要么恶性通胀。只有拓宽了投融资渠道,泛滥的流动性才可能集中某个领域制造泡沫。

而过去十多年,数次房地产调控无功而返,根源在于地方政府完全受制于土地财政。教育、卫生、养老等领域严重欠账,加上地方融资平台风险重重,地方官员不可能愿意放弃土地财政的现有格局。不推进财税体制改革,重新梳理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事权关系,房地产调控只怕很难有好的效果。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倪金节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