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难题:要增长还是抑通胀?

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进入下半年,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日渐加剧,而经济增速却在不断放缓,面对这种局面,中国的决策者并没有轻松的解决之道。

数据显示,中国7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6.5%,升幅高于6月份的6.4%,这让有关猪肉价格企稳将能缓解通胀压力的市场预期落空。同样令人担忧的是,7月份CPI环比上升0.5%,升幅高于6月份的0.3%。

中国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0%,增幅低于6月份的15.1%。这进一步证实了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调查及上半年出口数据显现出的经济增长放缓的迹象。汇丰(HSBC)中国7月份制造业PMI低于50,表明经济的环比增速更加令人沮丧。

面对物价水平在高位持续上涨的问题,决策者的自然反应就是继续收紧政策。但鉴于当前的经济增长如此乏力,而且担心全球经济复苏势头放缓将导致国内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中国的决策者发现自身陷入了严重的两难困境。

以往每当中国政府需要在推动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之间作出权衡时,决策机构都会倾向支持前者。这一次似乎也不例外。中国央行在今年6月和7月共向市场注资约660亿美元,抵消了威廉亚洲官网 一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决定带来的影响。

部分受此影响,周一1周期银行间利率从6月中旬的9%以上一路下滑至3%。这使银行融资变得更为容易,并可能推动银行在未来数月扩大放贷规模。

全球市场信心最近受到新一轮打击,这对中国而言也并不全是坏事。出口增速减慢以及油价大幅下挫都有助于缓解通胀压力。再加上较高的基数效应,预计今年余下几个月的CPI升幅将会下降,这将为中国政府放松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提供更大的余地。

不过,扩大后的政策回旋余地也仅限于此。通货膨胀率或许会回落,但多数经济学家预计今年年底时通胀率仍将接近5%。地方政府债务的迅速膨胀以及居高不下的房价都会继续成为中央政府决策的制约因素。

7月份CPI数据表明,中国的决策者正面临全球经济出现第二轮滑坡的风险,而当前他们的处境要比全球经济出现首轮放缓时艰难得多。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Tom Orlik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