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鲜为人知 制作江青鞋的代价是多少?

 2011-07-18 12:41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2

70年代初期,江青从轰轰烈烈的“文革”运动中腾出手来,开始酝酿能够突出自己、抬高自己的服装。她忙里偷闲地翻阅了一些服装资料。唐代出了个女皇帝,她对唐代的服饰备加青睐。

1974年5月19日下午,江青把当时文化部核心小组成员于会泳、浩亮、刘庆棠召到钓鱼台她的住所,还另外请了三位女京剧演员。江青闲扯了一些“样板戏”的排练演出情况之后,江青开门见山地谈出了她想制做服装的意图。

为配合衣裙成套,江青还要给自己做双特别的鞋。

为了这双“江青鞋”,费尽了多少人的心机,挥霍了多少人的血汗,已实在难以计算了。

一天,浩亮手捧着一本《陕西唐三彩俑》画册,又向中国京剧团的服装师传达江青的指示。

“首长要你们照这些唐俑脚上的鞋样子做一双鞋,特别要参考这一双设计”——他手指的是武则天女皇帝。

“首长还特别提出了具体要求,你们认真听仔细,千万不能出岔子。”

对江青的“要求”,服装师们听过不止一次了,但哪一次也不敢有半点疏忽,无论“要求”是具体还是抽象,他们都要花费百倍、千倍的努力。

果然,这次的“要求”又十分苛刻。

“首长说,穿上这双鞋,既要露出藏在长裙子下鞋子的花纹,又不能妨碍拖到脚面的裙子摆动,听明白了吗?”

浩亮见几位师傅表情严肃,越发加重了语气:“鞋要做成厚底的,底高一寸,穿起来要衬托出首长的高大。”

江青的脚是一双“解放脚”,明显地留着她小时缠足的痕迹。她既要使它们舒服,又要让它们美观。所以,给江青做鞋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保护,二是美化。

江青出于对戏装的厚爱,对这双鞋又提出一种参考依据——传统戏中的“福子履”和“余太君鞋”。它们与唐俑的鞋风格截然不同,要将这两种不同风格集中于一鞋,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

服装师们设计了大量的草图,到了浩亮手中都没有被通过。最后,浩亮独出心裁,要大家用橡皮泥捏制鞋模。大大小小的鞋模捏了一堆,他才选中一个式样。

经过剧装厂的连夜赶制,终于诞生出一双不伦不类的“江青鞋”。

谁知江青穿上,鞋底太厚不能走路了,又嫌做工粗糙,下令重做。

这一回,她改要一双薄底鞋。

“底虽要薄,但必须是千层布底,再加个橡胶后跟,这样我才好走路。”江青交待。

可是,剧装厂是做不磨不费、花哨而不耐用的舞台戏装的工厂。鞋也只能是舞台上穿穿,不是用来常走路的。上次那双厚底的就算是勉强做了。这次又要薄底、带橡胶后跟,能走路耐穿的高标准生活用鞋,剧装厂实在是无能为力了。

经四处打听,最后终于得知,北京只有一家鞋店可以承做这样的“怪活”,那就是大名顶顶的“内联陛”。

于是,一张说明来路的特别介绍信很快开到了“内联陛”,浩亮派人前去联系,在工厂的支持下,总算找到了鞋底、鞋面、鞋旋子,再拿回剧装厂赶制,反反复复,不知修改了多少遍,才算交了差。

(摘自《炎黄春秋》1993年第6期,作者:晓高文)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